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写真寄外》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薛媛浏览量:215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写真寄外》拼音版
xiě zhēn wài
[ [ táng cháo ] ] xuē yuán
xià dān qīng , , xiān niān bǎo jìng hán       
jīng yán suǒ , , jiàn jiào bìn diāo cán       
lèi yǎn miáo jiāng , , chóu cháng xiě chū nán       
kǒng jun1 hún wàng què , , shí zhǎn huà kàn
写真寄外古诗译文

想要拿起画笔为自己画像,先拿起镜子却感到阵阵寒意。看到自己的容颜已经如此寂寞萧索,渐渐发觉两鬓也开始稀疏残败。带着泪水描绘自己还比较容易,而要把心中的愁肠倾诉出来却实在困难。害怕你完全忘记了我,所以时常展开这幅画像看看。

写真寄外古诗注解
  • 丹青笔:指绘画用的笔,这里代指画画。
  • 宝镜:珍贵的镜子。
  • 索寞:寂寞萧索,形容容颜憔悴。
  • 鬓凋残:两鬓的头发稀疏残败,指人逐渐衰老。
  • 描将:描绘。将,语助词。
  • :全,完全。
写真寄外创作背景

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之妻。楚材离家远游。颍州刺史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属文,妙书画”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这首诗寄给楚材。楚材内心愧疚,终与妻团聚。

写真寄外古诗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独守空闺、担心丈夫移情别恋的妻子形象。首联“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通过“寒”字,既写出了镜子的冰冷,更烘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凄凉。颔联描绘自己容颜的憔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颈联“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对比鲜明,将女主人公心中的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直白地表达出对丈夫的担忧和眷恋,读来令人动容。

写真寄外知识点

1. 薛媛是唐代女诗人,擅长诗文和书画。

2. 古诗中常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来表达情感。

3. “丹青”在古代常用来指代绘画。

写真寄外讲解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子在婚姻中的担忧和深情。诗的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女主人公对着镜子,看到自己容颜老去,心中充满了哀愁。在描绘自己的过程中,她意识到泪水容易画出,但内心的愁肠却难以倾诉。最后,她担心丈夫忘记自己,寄去画像希望丈夫能时常看看。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打动人心,让我们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深深的爱意和忧虑。

作者薛媛介绍
薛媛,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南楚材之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嫁之。楚材为仕途欲允婚,不顾夫妻情义命仆从回濠梁取琴书等物,表示不再归家。随后又施放烟雾弹,云“不亲名宦,唯务云虚”,要到青城求道,上衡山访僧。“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为写真诗而寄怀。楚材读后内心愧疚,终与妻子团聚。时人嘲之曰:“当时妇弃夫,今日夫弃妇;若不逞丹青,空房应独守”。该诗《泗虹合志》中有记载,证明其人其事的真实。
薛媛相关作品

写真寄外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写真寄夫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