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边词》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张敬忠浏览量:1337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边词》拼音版
biān
[ [ táng cháo ] ] zhāng jìng zhōng
yuán chūn jiù lái chí , , èr yuè chuí yáng wèi guà       
jīn pàn bīng kāi , , zhèng shì zhǎng ān huā luò shí
边词古诗译文

五原地区的春天向来来得很晚,二月的时候垂杨还没有长出新芽。如今河边的冰刚刚开始融化,而长安城里却早已是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了。

边词古诗注解
  • 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张仁愿所筑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
  • 旧来:自古以来。
  • 垂杨未挂丝:指柳树还未长出新芽。
  • 即今:如今,现在。
边词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张敬忠在朔方军幕任职时所作。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张仁愿所筑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当地气候严寒,春天来得很晚。诗人目睹了边地的荒寒春迟之景,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边词古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突出强调了边地的春迟。诗的前两句“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描绘出五原春天姗姗来迟的景象,二月时分,内地早已是春光烂漫,而这里的垂杨却还没有抽芽挂丝。后两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以河畔冰开与长安花落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地域差异。诗人在写景中寄寓了对边地生活的感慨,也隐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边词知识点

1. 对比手法:诗中运用了五原与长安的景物对比,突出了地域气候差异。

2. 托物言志:借边地春迟的景象,寄寓诗人的情感。

边词讲解

这首诗先点明五原春天来得晚的特点,然后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垂杨未挂丝、河畔冰开等,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边地春迟的景象。与长安的落花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一种时空上的跨越感。从情感表达上看,诗人虽未直接抒发思乡之情,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对家乡春天的怀念以及对边地生活的些许感慨。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以及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张敬忠介绍
张敬忠是初唐一位不大出名的诗人,《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二首。据《新唐书·张仁愿传》记载,中宗神龙三年(707),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边词》大约就是他在朔方军幕任职时的作品。
张敬忠相关作品

边词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边词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戏咏

有意嫌兵部,专心望考功。

谁知脚蹭蹬,几落省墙东。

边词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咏王主敬

有意嫌兵部,专心望考功。

谁知脚踜蹬,却落省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