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朋党论》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95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朋党论》拼音版
péng dǎng lùn
[ [ táng cháo ] ] ōu yáng xiū
chén wén péng dǎng zhī shuō , , yǒu zhī , , wéi xìng rén jun1 biàn jun1 xiǎo rén ér       
fán jun1 jun1 tóng dào wéi péng , , xiǎo rén xiǎo rén tóng wéi péng , , rán zhī       
rán chén wèi xiǎo rén péng , , wéi jun1 yǒu zhī       
zāi ? ? xiǎo rén suǒ hǎo zhě , , suǒ tān zhě cái huò       
dāng tóng zhī shí , , zàn xiàng dǎng yǐn wéi péng zhě , , wěi ; ; jiàn ér zhēng xiān , , huò jìn ér jiāo shū , , fǎn xiàng zéi hài , , suī xiōng qīn , , néng bǎo       
chén wèi xiǎo rén péng , , zàn wéi péng zhě , , wěi       
jun1 rán       
suǒ shǒu zhě dào , , suǒ háng zhě zhōng xìn , , suǒ zhě míng jiē       
zhī xiū shēn , , tóng dào ér xiàng ; ; zhī shì guó , , tóng xīn ér gòng ; ; zhōng shǐ , , jun1 zhī péng       
wéi rén jun1 zhě , , dàn dāng tuì 退 xiǎo rén zhī wěi péng , , yòng jun1 zhī zhēn péng , , tiān xià zhì       
yáo zhī shí , , xiǎo rén gòng gōng huān dōu děng rén wéi péng , , jun1 yuán kǎi shí liù rén wéi péng       
shùn zuǒ yáo , , tuì 退 xiōng xiǎo rén zhī péng , , ér jìn yuán kǎi jun1 zhī péng , , yáo zhī tiān xià zhì       
shùn wéi tiān , , ér gāo kuí děng èr shí èr rén bìng liè cháo , , gèng xiàng chēng měi , , gèng xiàng tuī ràng , , fán èr shí èr rén wéi péng , , ér shùn jiē yòng zhī , , tiān xià zhì       
shū yuē : : zhòu yǒu chén 亿 wàn , , wéi 亿 wàn xīn ; ; zhōu yǒu chén sān qiān , , wéi xīn       
zhòu zhī shí , , 亿 wàn rén xīn , , wèi wéi péng , , rán zhòu wáng guó       
zhōu wáng zhī chén , , sān qiān rén wéi péng , , ér zhōu yòng xìng       
hòu hàn xiàn shí , , jìn tiān xià míng shì qiú jìn zhī , , wéi dǎng rén       
huáng jīn zéi , , hàn shì luàn , , hòu fāng huǐ , , jìn jiě dǎng rén ér shì zhī , , rán jiù       
táng zhī wǎn nián , , jiàn péng dǎng zhī lùn       
zhāo zōng shí , , jìn shā cháo zhī míng shì , , huò tóu zhī huáng , , yuē : : bèi qīng liú , , tóu zhuó liú       
ér táng suí wáng       
qián shì zhī zhǔ , , néng shǐ 使 rén rén xīn wéi péng , , zhòu ; ; néng jìn jué shàn rén wéi péng , , hàn xiàn ; ; néng zhū qīng liú zhī péng , , táng zhāo zōng zhī shì ; ; rán jiē luàn wáng guó       
gèng xiàng chēng měi tuī ràng ér , , shùn zhī èr shí èr chén , , shùn ér jiē yòng zhī ; ; rán ér hòu shì qiào shùn wéi èr shí èr rén péng dǎng suǒ , , ér chēng shùn wéi cōng míng zhī shèng zhě , , néng biàn jun1 xiǎo rén       
zhōu zhī shì , , guó zhī chén sān qiān rén gòng wéi péng , , wéi péng zhī duō qiě , , zhōu ; ; rán zhōu yòng xìng zhě , , shàn rén suī duō ér yàn       
jiē ! ! xìng wáng zhì luàn zhī , , wéi rén jun1 zhě , , jiàn
赏析

  这篇文章起笔不凡,开篇提出:君子无党,小人有党的观点。对于小人用来陷人以罪、君子为之谈虎色变的“朋党之说”,作者不回避,不辩解,而是明确地承认朋党之有,这样,便夺取了政敌手中的武器,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开头一句,作者就是这样理直气壮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作者首先从道理上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继而引用了六件史实,以事实证明了朋党的“自古有之”;最后通过对前引史实的进一步分析,论证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则国家乱亡;用君子之朋,则国家兴盛。文章写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据,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吾子、小人而已。”“朋党”,指同类人因某种目的而在一起。“自古有之”的“之”是代指“朋党之说”的。“幸”是希望的意思,“惟幸”,说只希望。“其”,代“朋党”,为第三人称“他们”。听说有关朋党的议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只是希望国君能辨别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罢了。

  第二段:“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以同道为朋”,就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朋党,“以”是因为的意思,“以同利为朋”,就是因利害关系相同而结为朋党。接下去,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这里用“然”字转折,问道:“我以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那原因是什么呢?”“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这是说小人所喜好的是禄利,“禄”是俸禄,小人所贪的是财物。“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党引”是结为朋党,互相援引。这句说,当他们利害相同时,暂且互相勾结援引而成朋党,那是假的。“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及”是到了,“其”代这些小人,“贼害”即伤害。这几句说,到了他们见到好处而争先恐后,或者好处已经抢光了,交往也少了,则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能相保。所以,作者重复说:“故臣谓小人无朋,伪也。”再说君子,他们的行为完全两样:“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不然”,即不是这样。“守”,是坚守、遵循的意思。“忠信”,是忠诚、守信,“名节”是名誉、气节。君子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力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以之”的“以”,是凭借的意思,“之”,代上面所说的“道义”、“忠信”和“名节”。这几句说,凭借道义、忠信和名节来修炼自身,那么君子就有了共同的道德规范,相助而得益,凭借这些为国效力,那么君子就同心协力,始终如一。接着,作者用“此君子之朋也”一句,强调这些作为与小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得出结论说:“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退”是斥退,罢黜,“用”是进用。这几句说:所以做国君的,只要斥退小人的假朋党,用君子的真朋党,那天下就安定太平了。

  第二段运用了对比。作者在分析君子、小人的区别时剖析道:小人、邪者以利相结,同利则暂时为朋,见利则相互争竞,力尽则自然疏远或互相残害,从实质上看,小人无朋;与此相反,君子之朋以道相结,以道义、忠信、名节为重,同道、同德,自然同心,从这一意义上看,君子之朋才是真朋。二者对比鲜明,水到渠成的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带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第三段广泛列举史实,从各方面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与上文开头的“朋党之说,自古有之”遥相呼应,对上文结尾的“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是有力的补充和论证。文中正反引用尧、纣时对朋党的利用,加强对比,阐明小人无朋,君子有朋,有关国家兴亡。再以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引用反面例证,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第三段:作者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来说明:“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共工,驩兜等四人”,都是古史传说中凶狠邪恶之徒,“君子八元,八恺”之“元”,是指善良的人,“恺”是指忠诚的人。传说高辛氏有八个有才德的后裔,叫做“八恺”。舜辅佐尧黜退四凶小人的朋党,而进用元、恺君子之朋党,因而尧的天下得到大治。

  至于舜之时,文章写道:“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说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等贤臣一起在朝中做官。“更相称美,更相推让”的“更相”,是相互的意思,“更”,读第一声。“称美”,是称颂人家的美德和好处,“推让”是谦虚礼让。这样,他们团结一心,舜对他们都加以任用,天下也获得大治。等等。

  第四段:作者带有总结性地论述:“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夫前世之主”的夫是发语词,没有实义。“莫如纣”的“莫”是代词,为无指代词,代人,当“没有人”讲,代物,当“没有什么”讲。这几句说,前世君主,能使人人不同心不结为朋党,没有人像商纣王那样;能禁止善良的人结成朋党,没有人像汉献帝那样;能杀戮品行高洁、负有时望者的朋党,没有什么时候像唐昭宗统治时那样。这些国君都把他们的国家搞乱了,灭亡了。“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士,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这是说:“互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生疑心,没有人像舜的二十二个臣子,舜也不怀疑他们而都加以任用。然而后世的人不责备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欺蒙,反而称颂舜为聪明的圣人,是因为他能辨别君子和小人啊。”这几句里,“诮”是责备的意思,“以能辨”的“以”是因为的意思。“周武之士,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举”是全,“其”是代词他,即周武王,这句说他全国所有的三千人臣民,全部结成一个大朋党。“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多”是人数多,“大”是范围广,这句说,自古以来,结成朋党人数多而且范围大没有哪个朝代象周朝那样的。“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用此以兴”的“用此”,就是因此。“善人虽多而不厌”说好人虽多而不满足,也就是再多也不嫌多。“厌”是满足。

  文章末尾,作者又强调了一下:“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迹”是历史事迹,“鉴”是借鉴。这是说上述的兴亡治乱的史迹,做国君的可以借鉴。很明显地请求宋仁宗纳谏,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以使国家兴盛起来。

  文章不讳言朋党,而是指出朋党有原则的区别,“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并引证历史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进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伪朋。文章避免了消极地替作者作辩解,而从正面指出朋党的客观存在,指出借口反对朋党的人就结为朋党,说明朋党有本质的不同。这就争取了主动,使作者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也由此具有深刻的揭露作用和强大的批判力量,而排偶句式的穿插运用,又增加了文章议论的气势。

作者欧阳修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相关作品

醉蓬莱·见羞容敛翠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

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

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麽。

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问假如,事还成後,乱了云鬟,被娘猜破。

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

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囉。

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五言二十四韵

岐江望平陆,百里千余岭。

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

峰峦互前後,南北失壬丙。

天秋云愈高,木落岁方冷。

水涉愁蜮射,林行忧虎猛。

万仞悬岩崖。

一彴履枯梗。

缘危类◇猱,陷淖若蛙黾。

腰舆惧倾扑,烦马倦鞭警。

攀跻诚畏涂,习俗羡蛮犷。

度隘足虽踠,因高目还骋。

九野画荆衡,群山乱巫郢。

烟岚互明灭,点缀成图屏。

时时度深谷,往往得佳景。

翠树郁如盖,飞泉溜垂绠。

幽花乱黄紫,蒨粲弄光影。

山鸟啭成歌,寒蜩嘒如哽。

登临虽云劳,巨细得周省。

晨装趁徒旅,夕宿访闾井。

村暗水茫茫,鸡鸣星耿耿。

登高近佳节,归思时引领。

溪菊荐山◇,田鴽佐烹鼎。

家近梦先归,夜寒衾屡整。

崎岖念行役,昔宿已为永。

岂如江上舟,棹歌方酩酊。

自勉

引水浇花不厌勤,便须已有镇阳春。

官居处处如邮传,谁得三年作主人。

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鴈

阳城淀里新来鴈,趁伴南飞逐越船。

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

紫石屏歌

月从海底来,行上天东南。

正当天中时,下照千丈潭。

潭心无风不动,倒影射入紫石岩。

月光水洁石莹净,感此阴魄来中潜。

自从月入此石中,天有两曜分为三。

清光万古不磨灭,天地至宝难藏缄。

天公呼雷公,夜持巨斧隳崭岩。

堕此一片落千仞,皎然寒镜在玉◇。

虾◇白兔走天上,空留桂影犹杉杉。

景山得之惜不得,赠我意与千金兼。

自云每到月满时,石在暗室光出檐。

大哉天地间,万怪难悉谈。

嗟予不度量,每事思穷探。

欲将两耳目所及,而与造化争毫纤。

煌煌三辰行,日月尤尊严。

若令下与物为比,扰扰万类将谁瞻。

不然此石竟何物,有口欲说嗟如钳。

吾奇苏子胸,罗列万象中包含。

不惟胸宽胆亦大,屡出言语惊愚凡。

自吾得此石,未见苏子心怀惭。

不经老匠先指决,有手谁敢施镌鑱。

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其无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