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青玉案》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黄大临浏览量:219

千峰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

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饮散长亭暮。

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

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青玉案》拼音版
qīng àn
[ [ sòng cháo ] ] huáng lín
qiān fēng bǎi zhàng zhōu       
tiān àn dàn zhī rén       
xiǎo bié jiā huáng shū       
xiōng huá , , yuǎn shān xiū shuǐ , , tóng guī chù       
zūn léi yǐn sàn zhǎng tíng       
bié chán mián chéng       
duàn cháng néng       
shuǐ cūn shān guǎn , , lán mèi , , tīng jìn kōng jiē
赏析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们相识有三年,日子如同做梦一般。如今你要去吴中故园,我有心打发黄狗随你身边。以便来来往往把相互的音信递传。如果到松江渡口时招呼渡船,不要惊动那里的白鹭双鸳,因为她们都是我旧时相识。有名的四桥我都看遍,足迹遍布那里的水水山山。如今我只能在五维的画中欣赏春天,常记王右丞的诗句,那些美丽的山山水水。我又穿上那件春天的衫,衫上还有小蛮作的针线,西湖的雨点,曾沾湿过这件衫。

注释[伯固]苏坚,字伯固。[吴中]江苏吴县。[黄犬]用陆机黄犬传书典故。[松江]吴淞江,太湖支流,自湖东北经嘉定、上海、合黄浦江入海。[莫惊鸥鹭]用“鸥鹭忘机”的典故。[四桥]姑苏有四桥。

作者黄大临介绍
黄大临,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字元明,号寅庵,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之兄,绍圣间为萍乡令。存词3首,风格清丽。
黄大临相关作品

青玉案·行人欲上来时路

行人欲上来时路。

破晓雾、轻寒去。

隔叶子规声暗度。

十分酒满,舞茵歌袖,沾夜无寻处。

故人近送旌旗暮。

但听阳关第三句。

欲断离肠馀几许。

满天星月,看人憔悴,烛泪垂如雨。

青玉案·千锋百嶂宜州路

千锋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

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饮散长亭暮。

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

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七娘子·画堂银烛明如昼

画堂银烛明如昼。

见林宗、巾垫羞蓬首。

针指花枝,线赊罗袖。

须臾两带还依旧。

劝君倒戴休令后。

也不须、更漉渊明酒。

宝箧深藏,浓香熏透。

为经十指如葱手。

青玉案

千峰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

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饮散长亭暮。

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

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青玉案

千峰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

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饮散长亭暮。

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

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