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田家》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52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田家》拼音版
tián jiā
[ [ sòng cháo ] ] ōu yáng xiū
绿 sāng gāo xià yìng píng chuān , , sài tián shén xiào xuān       
lín wài míng jiū chūn xiē , , tóu chū xìng huā fán
田家古诗译文

绿色的桑树高低错落,映照在平坦的原野上,人们祭祀完田神后欢声笑语,喧闹不已。树林外面,斑鸠在欢快地鸣叫,春雨刚刚停歇,房屋顶上,初升的太阳映照得杏花愈发繁茂。

田家古诗注解
  • 高下:高低错落。
  • :映照。
  • 平川:平坦的原野。
  • 赛罢:祭祀结束。
  • 田神:掌管农事的神。
  • 笑语喧:欢声笑语,喧闹不已。
  • 鸣鸠:鸣叫的斑鸠。
  • :停止。
  • 初日:初升的太阳。
  • :繁茂。
田家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欧阳修一生写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诗词,此诗描绘了田家生活的场景,可能是他在游览乡村,亲身感受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时创作的,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田家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生机勃勃的乡村春日图景。首句“绿桑高下映平川”,展现了桑树高低错落、与平坦原野相互映衬的景象,色彩鲜明,给人以开阔、舒展之感。“赛罢田神笑语喧”则描绘了祭祀田神后人们欢快的场景,从视觉到听觉,生动地表现出乡村生活的热闹和祥和。

后两句“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春雨初歇,林外斑鸠欢快鸣叫,增添了几分生机;屋头初升的太阳照耀着繁茂的杏花,画面色彩绚丽,充满了诗意。整首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田家知识点

1.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学、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 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古代有祭祀田神的习俗,人们通过祭祀祈求丰收,这首诗中“赛罢田神”就体现了这一习俗。

田家讲解

从整首诗来看,欧阳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春日的生活场景。诗的前两句主要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展现了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活动,让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热闹与活力。后两句则侧重于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能了解到古代乡村的一些习俗和文化。此外,诗中的写景手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合理运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手法,可以使我们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作者欧阳修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相关作品

醉蓬莱·见羞容敛翠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

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

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麽。

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问假如,事还成後,乱了云鬟,被娘猜破。

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

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囉。

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五言二十四韵

岐江望平陆,百里千余岭。

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

峰峦互前後,南北失壬丙。

天秋云愈高,木落岁方冷。

水涉愁蜮射,林行忧虎猛。

万仞悬岩崖。

一彴履枯梗。

缘危类◇猱,陷淖若蛙黾。

腰舆惧倾扑,烦马倦鞭警。

攀跻诚畏涂,习俗羡蛮犷。

度隘足虽踠,因高目还骋。

九野画荆衡,群山乱巫郢。

烟岚互明灭,点缀成图屏。

时时度深谷,往往得佳景。

翠树郁如盖,飞泉溜垂绠。

幽花乱黄紫,蒨粲弄光影。

山鸟啭成歌,寒蜩嘒如哽。

登临虽云劳,巨细得周省。

晨装趁徒旅,夕宿访闾井。

村暗水茫茫,鸡鸣星耿耿。

登高近佳节,归思时引领。

溪菊荐山◇,田鴽佐烹鼎。

家近梦先归,夜寒衾屡整。

崎岖念行役,昔宿已为永。

岂如江上舟,棹歌方酩酊。

自勉

引水浇花不厌勤,便须已有镇阳春。

官居处处如邮传,谁得三年作主人。

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鴈

阳城淀里新来鴈,趁伴南飞逐越船。

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

紫石屏歌

月从海底来,行上天东南。

正当天中时,下照千丈潭。

潭心无风不动,倒影射入紫石岩。

月光水洁石莹净,感此阴魄来中潜。

自从月入此石中,天有两曜分为三。

清光万古不磨灭,天地至宝难藏缄。

天公呼雷公,夜持巨斧隳崭岩。

堕此一片落千仞,皎然寒镜在玉◇。

虾◇白兔走天上,空留桂影犹杉杉。

景山得之惜不得,赠我意与千金兼。

自云每到月满时,石在暗室光出檐。

大哉天地间,万怪难悉谈。

嗟予不度量,每事思穷探。

欲将两耳目所及,而与造化争毫纤。

煌煌三辰行,日月尤尊严。

若令下与物为比,扰扰万类将谁瞻。

不然此石竟何物,有口欲说嗟如钳。

吾奇苏子胸,罗列万象中包含。

不惟胸宽胆亦大,屡出言语惊愚凡。

自吾得此石,未见苏子心怀惭。

不经老匠先指决,有手谁敢施镌鑱。

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其无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