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不可闻,况复长相思。
如何与君别,当我盛年时。
蕙华每摇荡,妾心长自持。
荣乏草木欢,悴极霜露悲。
富贵貌难变,贫贱颜易衰。
持此断君肠,君亦且自疑。
淮阴有逸将,折羽谢翻飞。
楚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
正为隆准公,仗剑入紫微。
君才定何如,白日下争晖。
生离不可闻,况复长相思。
如何与君别,当我盛年时。
蕙华每摇荡,妾心长自持。
荣乏草木欢,悴极霜露悲。
富贵貌难变,贫贱颜易衰。
持此断君肠,君亦且自疑。
淮阴有逸将,折羽谢翻飞。
楚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
正为隆准公,仗剑入紫微。
君才定何如,白日下争晖。
生离的痛苦本就不堪听闻,更何况还要长久地思念。怎么能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候与你分别呢?蕙草的花朵常常随风摇曳,可我的心却始终坚定。我没有草木繁荣时的欢悦,却有着如霜露降临般极度的悲伤。富贵的时候容貌难以改变,贫贱的时候容颜却容易衰老。我怀着这样的悲伤让你肝肠寸断,你或许也会心生疑虑。淮阴有韩信那样的杰出将领,却折了羽翼无法展翅高飞。楚地有项羽那样力能扛鼎的壮士,出门后却再也没能归来。正是为了像汉高祖刘邦那样的人,他们才仗剑进入朝廷。你的才华究竟如何呢,能在白日之下与他人争辉吗?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离别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来表达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吴迈远的这首《长别离》可能也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创作的,或许是他自己经历了与亲人、友人的离别,有感而发。
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表达了生离之痛和长相思之苦。开篇点明主旨,强调生离的痛苦难以忍受,更何况是长久的思念。接着描述了女子在青春年少时与爱人分别的无奈,以及她内心的坚定和痛苦。诗中运用了蕙草的花随风摇曳却始终坚定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女子的心境。随后,诗人通过富贵与贫贱时容貌的变化,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常。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引用了韩信和项羽的典故,表达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爱人的前途未卜。最后,诗人以疑问的方式结束全诗,表现出对爱人才华的不确定和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南北朝诗歌的特点:南北朝诗歌风格多样,南朝诗歌多注重形式美,语言华丽;北朝诗歌则更具豪放粗犷的风格,反映社会现实。这首诗既有情感的细腻表达,又有对社会现实的一定反映。
2. 用典:诗中运用了韩信和项羽的典故,用典可以使诗歌更加含蓄、丰富,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3. 比兴手法:诗中以蕙华摇荡比喻女子的心境,运用了比兴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这首《长别离》是一首非常优秀的离别诗。从情感表达上看,它深入地刻画了女子在离别时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煎熬。在艺术手法方面,诗人运用了比喻、用典等多种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内涵。从文化背景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们生活不安的现实,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对于我们学习古诗词来说,这首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南北朝诗歌的特点和艺术手法,同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在离别时的情感世界。
晨有行路客,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知从河塞还。
时我有同栖,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书,寸心从此殚。
遣妾长憔悴,岂复歌笑颜。
檐隐千霜树,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何事空盘桓。
生离不可闻,况复长相思。
如何与君别,当我盛年时。
蕙华每摇荡,妾心长自持。
荣乏草木欢,悴极霜露悲。
富贵貌难变,贫贱颜易衰。
持此断君肠,君亦且自疑。
淮阴有逸将,折羽谢翻飞。
楚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
正为隆准公,仗剑入紫微。
君才定何如,白日下争晖。
晨有行路客,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知从河塞还。
时我有同栖,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书,寸心从此殚。
遣妾长憔悴,岂复歌笑颜。
檐隐千霜树,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何事空盘桓。
生离不可闻,况复长相思。
如何与君别,当我盛年时。
蕙华每摇荡,妾心长自持。
荣乏草木欢,悴极霜露悲。
富贵貌难变,贫贱颜易衰。
持此断君肠,君亦且自疑。
淮阴有逸将,折羽谢翻飞。
楚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
正为隆准公,仗剑入紫微。
君才定何如,白日下争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