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梅花》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77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拼音版
méi huā
[ [ sòng cháo ] ] wáng ān shí
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 , , líng hán kāi       
yáo zhī shì xuě , , wéi yǒu àn xiāng lái
梅花古诗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梅花古诗注解
  • 凌寒:冒着严寒。
  • 遥知:远远地知道。
  • :因为。
  •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梅花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度被罢相。他在困境中,看到墙角处的梅花凌雪独自开放,借此诗来表达自己即使处于困境,依然坚持操守、保持高洁品质的心境。

梅花古诗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绘出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的景象,赞颂了梅花的孤独与坚韧。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通过视觉与嗅觉的结合,以雪喻梅,借梅的暗香,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质。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自己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梅花知识点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赞美梅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品格。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洁白。

梅花讲解

《梅花》是一首借物喻人的佳作。王安石借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散发暗香的特点,来象征自己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坚守道德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同学们在学习这首诗时,要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作者王安石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相关作品

灵山

灵山宁与心为仇,斤斧侵凌自不休。

水玉比来闻长价,市人无数起相雠。

字谜诗二首

兄弟四人两人大,一人立地三人坐。

家中更有一两口,任是凶年也得过。

自讼

孔子见南子,子路为不怡。

欲从公山氏,勃郁见色辞。

道如天之苍,万物不能缁。

弟子尚不信,况余乏才资。

明知古人仁,语默各有时。

苟出不自慎,果为听者疑。

白圭尚有磨,驷马犹能追。

一言成不智,虽悔欲何为。

彼狂上古杳默无人声,日月不忒山川平。

人与鸟兽相随行,祖孙一死十百生。

万物不给乃相兵,伏羲画法作後程。

渔虫猎兽宽群争,势不得已当经营。

非以示世为聪明,方分类别物有名。

夸贤尚功列耻荣,蛊伪日巧雕元精。

至言一出众辄惊,上智闭匿不敢成。

因时就俗救刖黥,惜哉彼狂以文鸣。

强取色乐要聋盲,震荡沈浊终无清。

诙诡徒乱圣人氓,岂若泯默死蚕耕。

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独山馆宿木瘤僧舍明日

晨霜践河梁,落日憩亭皋。

念彼千里行,恻恻我心劳。

揽辔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寒流咽欲绝,鱼龟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细路隐蓬蒿。

惊麏出马前,鸟骇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无膏。

山木鸣四壁,疑身在波涛。

平明长安岭,飞雪忽满袍。

天低浮云深,更觉所向高。

自遣

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

底事春风来,留愁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