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成语大全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算无遗策,画无失理。”《南史·梁简文帝纪论》:“自谓...
解释:算:计划;遗策:失算。形容策划精密准确,从来没有失算。
出处: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解释: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九回:“这都是随缘乐助,本不能强人的,或多或少,却...
解释:随着缘分的深浅,乐意捐助多少就捐助多少。
解释: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
解释: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解释: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负命者上钩来!’”
解释: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
解释: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
解释: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
出处:《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
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
解释: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皋,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
解释: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
出处: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解释: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
出处:《尚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解释:天的职责由人代替。
出处:《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幽冥录》:“剡县刘晟,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
解释: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原指误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无路可走...
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解释: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
类型: 非四字
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解释: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解释: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解释: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
解释: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出处:唐·李商隐《碧城》诗:“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解释:比喻搜罗珍奇。
出处:《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
解释: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解释: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解释: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解释: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解释:比喻不务正业。
解释:比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
解释: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