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相关资料

生平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张炎出身世家,曾在贵公子的生活中悠游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即落魄鲜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他怀抱空狂,又恃才傲物,几乎日日花前为醉,号呼挥写,以至于郑思肖评价他说:“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秀山水,犹生清响。”

作品风格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是宋词的最后一位重要作者,一般选宋词的书,选到最后,就得选张炎,讲到最后,也得讲张炎。可以说,在宋词这支柔丽的长曲中,张炎的词,是最后的一个音节,是最后的一声歌唱。由于他的词寄托了乡国衰亡之痛,备极苍凉,所以也可以说,他的声音,也就是南宋末期的时代之声。张炎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倾慕周邦彦、姜夔而贬抑吴文英。他的词多写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常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但由于他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在整体构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开阔而又立意甚高者并不多见。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词论家,他写的《词源》,在词的形式研上,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启迪。在论述乐律部分,书中保存了有关乐词的丰富资料,是一部有权威性的理论专著。他的创作主张,强调艺术感受、艺术想象与艺术形式,有许多经验之谈,至今尚可参考,但其观点带有门户之见,难免有偏颇之处。此书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十三分。其论词的最高标准是“意趣高远”,“雅正”,“清空”。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词学专著《词源》传世。主要代表作品有《南浦》《高阳台》、《月下笛》、《解连环》、《甘州》等。

相关作品

高阳台·古木迷鸦

古木迷鸦,虚堂起燕,欢游转眼惊心。

南圃东窗,酸风扫尽芳尘。

鬓貂飞入平原草,最可怜、浑是秋阴。

夜沈沈。

不信归魂,不到花深。

吹箫踏叶幽寻去,任船依断石,袖裹寒云。

老桂悬香,珊瑚碎击无声。

故园已是愁如许,抚残碑,却又伤今。

更关情。

秋水人家,斜照西泠。

高阳台 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

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

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风入松·老来学圃乐年华

老来学圃乐年华。

茅屋短篱遮。

儿孙戏逐田翁去,小桥横、路转三叉。

细雨一犁春意,西风万宝生涯。

携筇犹记度晴沙。

流水带寒鸦。

门前少得宽闲地,绕平畴、尽是桑麻。

却笑牧童遥指,杏花深处人家。

风入松·门前山可久长看

门前山可久长看。

留住白云难。

溪虚却与云相傍,对白云、何必深山。

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阑干。

旧家三径竹千竿。

苍雪拂衣寒。

绿蓑青笠玄真子,钓风波、不是真闲。

得似壶中日月,依然只在人间。

风入松·爱闲能有几人来

爱闲能有几人来。

松下独徘徊。

清虚冷淡神仙事,笑名场、多少尘埃。

漱齿石边危坐,洗心易里舒怀。

划然长啸白云堆。

更待月明□。

一瓢春水山中饮,喜无人、踏破苍苔。

开了桃花半树,此游不是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