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亶是坚定的新党后辈,并非由王安石直擢超迁,而是为蜀人张商英所荐。自舒亶进入北宋政坛开始,新旧党变法之争已趋激烈。舒亶进入台谏以后,以忠直称。先是从严处理了郑侠、王安国案,有效扼止了保守派对熙宁新法的反攻。元丰初,已经在贬的苏轼因讥讽朝政而被捕,在时任御史中丞的李定主导下,开始对苏轼的羁押审问,是为“乌台诗案”。由于苏轼文名极盛,当时朝野即对此案展开广泛议论,如苏辙曾言苏轼何罪,“独以名太高”。后苏轼虽定罪坐实,但在舆论营救下特赦开释。元丰年间,新党虽仍占上风,但神宗已对改革和改革派产生怀疑,进而对新党由支持转向利用。也正在这一时期,舒亶担任御史中丞,从而走上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此时,新党与温和派之间,新党内部,已多分裂。元丰四年,舒亶被人利用,卷入了攻击王珪的政治阴谋。元丰末年,又主导了张商英案。
舒亶虽是新党,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党人,也因此,在元丰末期,他舍弃党派利益而劾张商英,而绍圣年间他也没有回到权力核心。
宋史中舒亶见于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其主要的材料取自《邵氏见闻录》,而后者,是一部极不真实,充满了保守派的谎言的作品。在研读宋史这一部分记载时,读者要倍加小心。
雪后江城红日晚。
暖入香梢,渐觉玲珑满。
仿佛临风妆半面。
冰帘斜卷谁庭院。
折向樽前君细看。
便是江南,寄我人还远。
手把此枝多少怨。
小楼横笛吹肠断。
深炷熏炉小扃院。
手捻黄花,尚觉金犹浅。
回首画堂双语燕。
无情渐渐看人远。
相见争如初不见。
短鬓潘郎,斗觉年华换。
最是西风吹不断。
心头往事歌中怨。
重帘小阁香云暖。
黛拂梳妆浅。
玉箫一曲杜韦娘。
谁是苏州刺史、断人肠。
醉归旋拨红炉火。
却倚屏山坐。
银缸明灭月横斜。
还是画楼角送、小梅花。
酒边陡觉罗衣暖。
独倚黄昏看。
寒鸦两两下楼东。
著处暗云垂地、一重重。
红炉欢坐谁能醉。
多少看花意。
谢娘也拟殢春风。
便道无端柳絮、逼帘栊。
芙蓉落尽天涵水。
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