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荣木》
热度:0 作者: 陶渊明
茂盛的树木啊,我感叹自己将逐渐老去。日月更迭,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又过了九个夏天。我在童年时就听闻了许多道理,如今头发都白了却一事无成。那枝叶繁茂的树木,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清晨它还绽放着花朵,傍晚花朵就已经凋谢了。人生就像短暂的寄居,总有衰老憔悴的时候。静静地思索这些,我的内心充满了惆怅。
来源:《荣木》
热度:0 作者: 陶渊明
荣木:木槿花,这里借指树木。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借指童年。
来源:《衡州岁前游合江亭见山樱蕊未折因赋含彩吝惊春》
热度:0 作者: 吕温
山樱在春天还未到来时便早早开放,红色的花蕊挂满了覆着霜的树枝。它长在幽静之处,究竟有谁能看见呢?那一份芬芳的心意也只能自己知晓。它的艳丽好似夺去了早晨的阳光,又好像是害怕温暖的春风。想要问它蕴含色彩的心意,又怕惊动了那些轻薄之人。
来源:《衡州岁前游合江亭见山樱蕊未折因赋含彩吝惊春》
热度:0 作者: 吕温
先春发: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开放。霜枝:覆盖着霜的树枝,描绘出早春寒冷的景象。幽处:幽静偏僻的地方。芳心:这里指山樱的芬芳和美好的心意。朝日照:早晨的阳光,形容山樱的艳丽。轻薄儿:举止轻浮、不庄重的人。
来源:《衡州岁前游合江亭见山樱蕊未折因赋含彩吝惊春》
热度:0 作者: 吕温
吕温在衡州任职期间,岁前游览合江亭,看到山樱蕊未折的景象,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当时诗人或许身处异乡,在岁末之际看到这早开的山樱,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感,于是借景抒情,写下此诗。
来源:《衡州岁前游合江亭见山樱蕊未折因赋含彩吝惊春》
热度:0 作者: 吕温
这首诗以山樱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樱的独特神韵。首联“山樱先春发,红蕊满霜枝”,描绘了山樱在寒冷的早春独自开放的景象,突出了它的坚韧和早慧。颔联“幽处竟谁见,芳心空自知”,将山樱拟人化,表现出它在幽静之处无人欣赏的孤独和寂寞。颈联“似夺朝日照,疑畏暖风吹”,进一步描写山樱的艳丽和娇弱,既...
来源:《衡州岁前游合江亭见山樱蕊未折因赋含彩吝惊春》
热度:0 作者: 吕温
1.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山樱来表达自己的品格和志向。2. 拟人手法: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行为。诗中“芳心空自知”“疑畏暖风吹”等句子,将山樱拟人化,使山樱的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来源:《衡州岁前游合江亭见山樱蕊未折因赋含彩吝惊春》
热度:0 作者: 吕温
这首诗以山樱为线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从山樱的早开,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的才华和抱负,他如同这早开的山樱,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绽放光彩。而山樱在幽处无人欣赏的孤独,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被理解和赏识的苦闷。诗人对山樱的怜惜和敬意,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品格的一种肯定和坚守。同时,“恐惊轻薄儿”...
来源:《被衣为啮缺歌》
热度:0 作者: 先秦无名氏
身形如同枯骨,心境好似死灰。真正拥有那真实的智慧,却不凭借陈规旧习来自我把持。浑浑噩噩,没有心机而无法与之谋划。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啊!
来源:《被衣为啮缺歌》
热度:0 作者: 先秦无名氏
槁骸:枯骨,形容身体毫无生气。死灰:冷却了的灰烬,比喻心境寂然不动。真其实知:真正具有那真实的智慧。故:指陈规旧习。自持:自我把持。媒媒晦晦:浑浑噩噩的样子。
来源:《被衣为啮缺歌》
热度:0 作者: 先秦无名氏
这首诗出自先秦时期,具体创作者为先秦无名氏。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大爆发时期,道家、儒家、法家等诸多思想流派争鸣。此诗可能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反映了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超脱世俗的理念。诗中的形象描绘,可能是当时道家人物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的写照。
来源:《被衣为啮缺歌》
热度:0 作者: 先秦无名氏
诗中用“形若槁骸,心若死灰”这样极端的表述,塑造了一个超脱于世俗、不受外界干扰的形象。这种形象并非是消极的,而是一种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摒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粹。“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强调了真正的智慧是不依赖于传统的观念和习惯,具有一种超越常规的特质。“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则进一步刻画了这种超...
来源:《被衣为啮缺歌》
热度:0 作者: 先秦无名氏
1.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顺应天道,追求精神上的超脱。
来源:《贾客乐》
热度:0 作者: 张籍
金陵以西,商人众多,他们在船上长大,喜爱在风浪中讨生活。出发前,把船移到江口附近,船头祭祀神灵,大家各自浇酒。停下酒杯,一起诉说远行的日期,有人要入蜀,有人要经过蛮地,彼此就此分别。谁钱财多,谁就在众人中成为上客,夜夜计算着钱财,独自很晚才入睡。秋江初升的月亮下,猩猩在啼叫,孤帆在夜里从潇湘洲出发。...
来源:《贾客乐》
热度:0 作者: 张籍
贾客:商人。乐风波:喜欢在风浪中生活,指商人习惯了水上的漂泊生涯。江口:江水入海处。祭神:出航前祭祀神灵,祈求平安。远行期:远行的日期。入蜀经蛮:到蜀地,经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算缗:计算钱数。缗,穿钱的绳子,这里指代钱财。潇湘渚:潇湘一带的小洲。水工:船工。县籍:县的户籍。
来源:《贾客乐》
热度:0 作者: 张籍
唐朝时期,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达,商人阶层逐渐壮大。张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目睹了商人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上农商之间的不同境遇。这首《贾客乐》便是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通过描写商人的生活,展现了商业活动的活跃以及农民在沉重赋税下的艰难处境。
来源:《贾客乐》
热度:0 作者: 张籍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唐代商人的生活。开篇点明商人众多且习惯了水上的漂泊生涯,“乐风波”体现出他们对这种生活的适应和认同。接着描述了商人出发前的祭祀仪式以及他们对远行的讨论,表现出他们即将踏上旅程的状态。“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则刻画了商人对财富的追求和精明。诗中“秋江初月猩猩语,孤帆夜发潇湘...
来源:《贾客乐》
热度:0 作者: 张籍
1. 了解唐代商业的繁荣,商人阶层的壮大以及商业活动的特点。2. 体会古诗中通过对比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的表现方式,如诗中农商生活的对比。3. 学习诗人如何通过对生活场景的细致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生活状态,如对商人出发前准备、旅途中的描写。
来源:《贾客乐》
热度:0 作者: 张籍
《贾客乐》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歌。从内容上看,它以商人的生活为线索,展现了唐代商业活动的一个侧面。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例如,对商人生活场景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他们在船上忙碌、祭祀、计算钱财等情景。而将商人与农夫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和不公平。这...
来源:《送青阳上人游越》
热度:0 作者: 孟郊
秋风吹动着我的白发,我这微小的官职显得如此冷落凄凉。江上的僧人又何必叹息呢,这溪边小县本就充满了寂寞。楚地的情思让万物都显得清新,越地的山峦胜景并不单薄。时常看着镜中的明月,月光独自洒落在我的衣上。多谢你如飞入远空的鸿雁,还笑着看我如笼中的仙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