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首联描绘了洛阳城岁末的景象,“无事足杯盘”展现出一种闲适安逸的氛围,“风雪相和”增添了冬日的韵味,点明了宴会的背景。颔联通过“树上寒鸟”和“坐中闲官”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寒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宴会上官员们的清闲状态。颈联写宴会上笙歌笑语,人们忘却心机尽情欢乐,体现出诗人此时的愉悦心情和对这种闲...
来源:《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借景抒情、咏史怀古之作。这首诗属于酬和诗,是诗人之间相互唱和、交流情感的一种诗歌形式。在唐代,文人之间的酬和活动非常盛行,通过诗歌表达对友人的问候、赞美或思念之情。
来源:《和裴仆射看樱桃花》
热度:0 作者: 张籍
昨天南园刚刚下过雨,樱桃花在旧的枝桠上绽放。天一亮人们还没来得及相约一起观赏,绕着树的地方就已经有很多脚印了。
来源:《和裴仆射看樱桃花》
热度:0 作者: 张籍
裴仆射:裴姓的仆射,仆射是官职名。南园:南边的园子,这里指樱桃花开放的地方。柯:树枝。天明:天刚亮。履迹:脚印。
来源:《和裴仆射看樱桃花》
热度:0 作者: 张籍
此诗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题《和裴仆射看樱桃花》推测,应是张籍和裴仆射一同观赏樱桃花后,或看到裴仆射所写关于樱桃花的诗后,而创作的和诗。唐朝时,文人雅士之间常有唱和之举,以诗歌交流情感、展现才华。樱桃花盛开时的美景往往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张籍便借此景创作了这首诗。
来源:《和裴仆射看樱桃花》
热度:0 作者: 张籍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地描绘了樱桃花盛开后的景象。首句“昨日南园新雨后,樱桃花发旧枝柯”点明时间和地点,一场新雨过后,樱桃花在旧枝上绽放,展现出一种清新、生机勃勃的画面。“新雨后”不仅营造了清新的氛围,也暗示了樱桃花在雨水滋润下的娇艳。第二句“天明不待人同看,绕树重重履迹多”则通过描写人们对樱桃花...
来源:《和裴仆射看樱桃花》
热度:0 作者: 张籍
1. 和诗:是古代文人之间的一种诗歌创作形式,指唱和、酬答。一方写诗后,另一方根据原诗的韵、意等进行回应创作。2. 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和王建并称“张王乐府”,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自然。3. 樱桃花: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如美丽、生机等。
来源:《和裴仆射看樱桃花》
热度:0 作者: 张籍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却充满了生活情趣。张籍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春日里樱桃花盛开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娇艳的花朵和人们围绕着树观赏的热闹景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诗人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不直接写花的美,而是通过写雨后的环境和人们的行为来衬托花的魅力,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首诗也反映...
来源:《尾犯》
热度:0 作者: 蒋捷
寒夜中我倚靠着读书床,像王敦那样敲击唾壶,灯焰的光晕明灭不定。多事的西风,频频吹动着斋房的铃铛。我和友人围坐在温暖的芋火旁交谈,孤雁飞过,桧树上的积雪簌簌落下。凭栏望去,辽阔的湖面如鱼游天际,却无法排解我极度的忧愁。我想像祖逖那样在鸡叫时舞剑,却没想到自己竟成不了这样的豪杰。我瘦骨嶙峋,只有冰冷的被...
来源:《尾犯》
热度:0 作者: 蒋捷
敲碎唾壶:用王敦故事。王敦酒后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拍,壶口尽缺。这里表示诗人壮怀激烈。灯晕明灭:灯光的光晕忽明忽暗。斋铃:寺庙斋房的铃铛。温温芋火:温暖的芋火。萧萧桧雪:风吹桧树,雪簌簌落下的声音。鱼天:指湖面,因湖中游鱼如在天际,故称。鸡边长剑舞...
来源:《尾犯》
热度:0 作者: 蒋捷
蒋捷生活在宋末元初,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不仕。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他隐居期间,当时社会动荡,他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实现,内心充满了苦闷和忧愁,于是写下此词以抒发情感。
来源:《尾犯》
热度:0 作者: 蒋捷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寒夜读书的凄凉画面,通过“敲碎唾壶”“灯晕明灭”等细节,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烦闷和不平。“多事西风”“雁孤飞”等景象,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孤寂和诗人的愁绪。下阕则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未酬之情,“鸡边长剑舞”表达了他渴望像祖逖一样有所作为,但“瘦骨棱棱”“凄其衾铁”又显示出他的无奈和凄凉。最后...
来源:《尾犯》
热度:0 作者: 蒋捷
1. 蒋捷是宋末元初著名词人,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2. 词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敲碎唾壶”“鸡边长剑舞”等,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3. 这首词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寒夜的景象中,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来源:《尾犯》
热度:0 作者: 蒋捷
这首词是蒋捷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寒夜中的孤独和苦闷,同时也抒发了他的壮志豪情和高洁品格。在学习这首词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词中的典故,体会诗人运用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二是分析词中的景物描写,感受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三是体会诗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来源:《山中酬人》
热度:0 作者: 张籍
山中春日和暖,春鸠欢快地鸣叫着。我沿着溪水漫步,随心所欲地欣赏着沿途的花朵。傍晚时分我回到住处的石窗之下,偶然发现菖蒲叶上有人留下的题名。
来源:《山中酬人》
热度:0 作者: 张籍
春鸠:春天的斑鸠。向晚:傍晚。菖蒲: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湿地。
来源:《山中酬人》
热度:0 作者: 张籍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能看出张籍置身于山中的闲适之态。他或许是在山林中暂避尘世纷扰,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因而写下此诗来记录当时的心境与山中的所见所闻。
来源:《山中酬人》
热度:0 作者: 张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闲适自在的山中春景图。首句“山中日暖春鸠鸣”,通过“日暖”营造出温暖宜人的氛围,“春鸠鸣”以声衬静,展现出山中的生机与宁静。“逐水看花任意行”,一个“逐”字和“任意”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随性而为、悠然自得的心境,他沿着溪水漫步赏花,完全沉浸在自然美景之中。“向晚归来石窗下...
来源:《山中酬人》
热度:0 作者: 张籍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风通俗自然,简洁明快。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如“春鸠鸣”衬托出山中的宁静;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来源:《山中酬人》
热度:0 作者: 张籍
从诗句的构成来看,前两句描绘了山中白天的活动,展现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后两句则将视角从白天转换到傍晚,从户外回到室内,通过“见题名”这一细节,引发读者的联想,使诗歌富有生活情趣。整首诗虽然简短,但却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山中生活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在自然中忘却尘世烦恼、享受闲适时光的心境。对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