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
热度:0 作者: 李绅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太液池亭的美景和宫廷生活的奢华。诗的前半部分着重描写了太液池的景色,从清晨宫莺报晓、瑞烟散开,到三岛灵禽拂水、桥转彩虹、舰浮花鹢,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后半部分则将笔触转向宫廷中的人物和活动,“草承香辇王孙长”暗示了皇家的威严和贵族子弟的成长,“桃艳仙颜阿母栽”则增添了几分神话色...
来源:《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热度:0 作者: 杨万里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来源:《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热度:0 作者: 杨万里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毕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映日:...
来源:《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热度:0 作者: 杨万里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
来源:《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热度:0 作者: 杨万里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
来源:《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热度:0 作者: 杨万里
1.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2.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风光不与四时同”将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对比,“接天莲叶无穷碧”运用夸张写出莲叶的广阔。3. 诗句通过描写莲叶和荷花,展现了西湖六月的独特风光,是写景诗中的经典之作。
来源:《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热度:0 作者: 杨万里
这首诗从整体上看,前两句是议论,后两句是写景。诗人先以“毕竟”二字领起,强调了西湖六月景色的独特和美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接着用“风光不与四时同”进一步突出这种独特性,为下文的写景做铺垫。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具体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景。“接天莲叶”写出了莲叶的茂密和广阔,仿佛与天...
来源:《柳枝》
热度:0 作者: 李煜
我年华渐老,面对这满眼春光,反倒羞涩起来;看到四处飘飞的落花,不禁想起昔日的游踪。多谢那细长的柳枝好像是旧相识,它特意低垂着如烟雾般的柔穗,轻轻拂过人们的头。
来源:《柳枝》
热度:0 作者: 李煜
风情渐老:指人的年华渐渐老去。芳魂:指落花。烟穗:形容柳枝细长柔软,像烟雾中的穗子。
来源:《柳枝》
热度:0 作者: 李煜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其一生经历了南唐的兴衰。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感慨自己的人生境遇,当看到春日柳枝等景象时,触动了内心的情感而创作。随着南唐局势的变化,他的心境逐渐复杂,这首诗或许就是他在某个春日,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
来源:《柳枝》
热度:0 作者: 李煜
诗的首句“风情渐老见春羞”,将诗人自身的年华老去与春天的蓬勃生机形成鲜明对比,“羞”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又有面对美好春光的自惭。次句“到处芳魂感旧游”,“芳魂”即落花,落花勾起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的回忆,增添了一份伤感。后两句“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赋予柳...
来源:《柳枝》
热度:0 作者: 李煜
1.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的词和诗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感慨人生为主。2. 借景抒情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情感,本诗就是借春日柳枝、落花等景象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感慨。
来源:《柳枝》
热度:0 作者: 李煜
这首诗短短四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煜在经历人生起伏后的复杂心境。诗的开篇就点明了诗人的状态,年华老去的他面对春天的美景竟感到羞涩,这是一种很细腻的情感表达。接着,落花引发了他对旧游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他内心深处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而最后两句对柳枝的描写,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
来源:《柳枝词》
热度:0 作者: 纳兰性德
池塘边的闲静房屋被碧绿的树木环绕,夕阳的余晖洒在如纱般的帘幕上。最讨厌那飞舞的柳絮飘忽不定,一旦飞出红色的窗户就再也不回来了。
来源:《柳枝词》
热度:0 作者: 纳兰性德
闲房:幽静的房屋。彀(gòu):有皱纹的纱。这里形容帘幕的纹理如同有皱纹的纱。斜晖:傍晚西斜的阳光。生憎:最恨,极其厌恶。飞絮:飞舞的柳絮。
来源:《柳枝词》
热度:0 作者: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他虽出身富贵,但情感细腻,多愁善感。这首《柳枝词》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可能是他在某个闲适的傍晚,看到池塘边的景象和飞舞的柳絮,触景生情而作。当时的他或许正处于对生活、情感有所感悟的阶段,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来源:《柳枝词》
热度:0 作者: 纳兰性德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首句“池上闲房碧树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池塘边的房屋被绿树环绕,给人一种清幽、闲适的感觉。“帘纹如彀上斜晖”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夕阳的余晖洒在帘幕上,使画面更具美感和诗意。后两句“生憎飞絮吹难定,一出红窗便不归”则是情感的转折。诗人对飞舞不定的柳絮表达了...
来源:《柳枝词》
热度:0 作者: 纳兰性德
1. 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词人,其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2. 《柳枝词》是一种诗体,多以柳树、柳枝为题材,借柳抒情,常表达离别、相思等情感。3. “彀”字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柔软、有纹理的物品,增添诗词的典雅和美感。
来源:《柳枝词》
热度:0 作者: 纳兰性德
这首诗短短四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诗人先通过描绘环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然后笔锋一转,借柳絮表达内心的愁绪。这种先扬后抑的手法,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和强烈。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纳兰性德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能了解到古代诗词中借景抒...
来源:《水龙吟》
热度:0 作者: 葛长庚
在那云雾缭绕如屏风般的山径中采药,不知不觉间消磨了空山的时光,寒猿的啼叫声在翠绿的松枝间渐渐消失。灵芝仙草如今在哪里呢,白术的苗也已经老了,我徒劳地在山间留下了屐齿的痕迹。应当还记得山洞之中,凤箫和锦瑟的声音,一直常常有歌声和乐声传来。惆怅那长满苍苔的道路已经杳无踪迹,石门那边的音信也断绝了,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