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
文章
故人远寄相思句,应念山中老病身
《
余患肺病徐子苍寄诗问安次韵答之 其一
》原文
径竹猗猗绿似云,满阶凉影石苔新。
故人远寄相思句,应念山中老病身
。
注音
gù
故
rén
人
yuǎn
远
jì
寄
xiàng
相
sī
思
jù
句
,
,
yīng
应
niàn
念
shān
山
zhōng
中
lǎo
老
bìng
病
shēn
身
名句接龙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
来自《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来自《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来自《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
来自《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
来自《木兰花(三年流落巴山道)》
身憔悴而考旦兮,日黄昏而长悲。 :
来自《怨思(惟郁郁之忧毒兮)》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
来自《望江南(江南蝶)》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场酢。 :
来自《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
来自《晨登衡岳祝融峰(身高殊不绝)》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
来自《酬乐天咏老见示》
身外名何足算,别来诗且同吟。 :
来自《再赠乐天》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
来自《元日感怀》
身无拘束起长晚, 路足交亲行自迟。 :
来自《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身在行台为仆射, 书来甪里访先生。 :
来自《酬令狐相公见寄》
身在绛纱传六艺, 腰悬青绶亚三台。 :
来自《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时蔡戎未弭故见于篇末》
身上官衔如座主, 幕中谭笑取同年。 :
来自《酬太原狄尚书见寄》
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 :
来自《卧疾》
身轻曾试鹤,力弱未离山。 :
来自《赠辟谷者》
身在勤劳地,常思放旷时。 :
来自《和裴仆射移官言志(一作和裴仆射寄韩侍郎)》
身贵早登龙尾道, 功高自破鹿头城。 :
来自《赠赵将军》
作者介绍
陈镒
永乐十年(1412年),陈镒考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再升任湖广副使,历任山东、浙江副使,都很有名声。 明英宗即位后三个月,陈镒被升为右副都御史,与都督同知郑铭镇守陕西。北方饥民多到处流移就食。陈镒从大名府出来见到他们,便上疏报告了这一情况,英宗下诏免除当地赋税徭役。 正统元年(1436年),陈镒奏称陕西因为用兵,百姓苦于供给,国家还派征物料,请求全部停免。诏令说可以。 正统二年(1437年)五月,陈镒以有劳绩受到英宗下敕书褒奖,并命他巡视延绥、宁夏边防。所到之处他都上奏军民之事,多有兴废。他所辖的六府闹饥荒,他请求发仓米赈济。英宗听从辅臣的请求,整治救荒之政。陈镒请把救荒之政普遍施行于各个边区,因此塞上都有粮饷储蓄。 正统六年(1441年)春,因陈镒长年辛劳在外,英宗命王翱隔年去代替他。 正统七年(1442年),王翱调到辽东,陈镒便又出去镇守。当年任满应当更代,因为陕西人请求留下他,诏令仍让他留任。当时仓库储备充溢,有军卫的地方足以支用十年,没有军卫的地方则可以支用一百年。陈镒因如果粮食陈腐了弃掉可惜,便请每年春夏之时,拨给官军做月饷,不再折成钱钞。英宗听从了。 正统九年(1444年)春,他升为右都御史,仍镇守陕西。陕西饥荒,陈镒请减免赋税十分之四,其他的米布兼收。当时瓦剌部的也先逐渐强盛起来,派人授予罕东等卫的都督喃哥等人为平章,还设置了甘肃行省之名。陈镒上报朝廷,请严加戒备。后来,朝廷命他与靖远的王骥巡视甘肃、宁夏、延绥边防事务,授权他们相机处理。因为灾异频繁,他提出安抚军民二十四条建议上奏,多被讨论通过实行。 陈镒曾担心襄阳、汉中一带流民啸聚作乱,请命令河南、湖广、陕西三司官员亲自到地区抚恤百姓。此建议得圣旨允许实行,而当事者却不以为意。王文也继之极力说有关官员怠慢疏忽,恐怕会留有后患。到成化时期,果然有项忠一场战事,人们更加怀念陈镒的话。 明英宗被俘时,郕王朱祁钰监国,陈镒联合其他大臣在朝廷上弹劾王振。于是王振的侄儿王山被诛杀。也先将要入侵,因于谦的推荐,陈镒出京安抚畿内。事态平息后,他被召回,升为左都御史。 景泰二年(1451年),陕西饥荒,有一万余名军民一致说:“愿得陈公活我!”按察使报告朝廷,代宗于是又命他出镇陕西。至此陈镒共三次镇守陕西,前后十余年,陕人很爱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陈镒回朝廷,老百姓总是挡道拥车而泣。他回来时,则欢迎的人群数百里不绝。他之得军民之心,前后镇守陕西的无人可及。 景泰三年(1452年),陈镒被召回,加封为太子太保,与王文一起掌都察院。王文很威严,御史们敬之如神灵。陈镒性格宽恕,对风宪工作贡献不大,声望稍损于在陕西之时。 景泰四年(1453年)秋,陈镒因病退休。 景泰七年(1456年)三月,陈镒去世,追赠太保,谥号僖敏。代宗命有司代为致祭,并为其营造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