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搜索
|
典籍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
文章
知君久佩文章印,问字应多载酒过
《
奉和刘伯温员外漫兴诗韵并自述一十五首 其七
》原文
未许身闲隐薜萝,府书辟起听鸣珂。
知君久佩文章印,问字应多载酒过
。
注音
zhī
知
jun1
君
jiǔ
久
pèi
佩
wén
文
zhāng
章
yìn
印
,
,
wèn
问
zì
字
yīng
应
duō
多
zǎi
载
jiǔ
酒
guò
过
名句接龙
过七里濑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
来自《行香子(一叶舟轻)》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来自《风(解落三秋叶)》
过暮雨、芳尘轻洒。 :
来自《二郎神(炎光谢)》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
来自《移居(春秋多佳日)》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 :
来自《木兰花慢(过秦淮旷望)》
过分水关山如佛髻,人登鳌背。 :
来自《山坡羊过青哥儿(山如佛髻)》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
来自《梦江南(梳洗罢)》
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 :
来自《还京乐(到长淮底)》
过人家废园作漠漠春芜春不住。 :
来自《鹊踏枝(漠漠春芜春不祝)》
过岭万馀里,旅游经此稀。 :
来自《岭表逢故人》
过君未起房门掩,深映寒窗一盏灯。 :
来自《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馆居二首》
过夏衣香润,迎秋簟色鲜。 :
来自《雨中招张司业宿》
过得炎蒸月,尤宜老病身。 :
来自《新秋喜凉》
过来心已悟,未到行弥精。 :
来自《送元绪上人游商山》
过客自生敬,焚香惟默然。 :
来自《题春明门外镇国禅院》
过客不劳询甲子,惟书亥字与时人。 :
来自《戏题赠稷山驿吏王全》
过来还过去,此路不知迷。 :
来自《徐波渡》
过岭行多少,潮州涨满川。 :
来自《寄韩湘》
过淮渐有悬帆兴, 到越应将坠叶期。 :
来自《送周判官元范赴越》
过此一酸辛,行人泪有痕。 :
来自《过侯王故第》
作者介绍
陈镒
永乐十年(1412年),陈镒考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再升任湖广副使,历任山东、浙江副使,都很有名声。 明英宗即位后三个月,陈镒被升为右副都御史,与都督同知郑铭镇守陕西。北方饥民多到处流移就食。陈镒从大名府出来见到他们,便上疏报告了这一情况,英宗下诏免除当地赋税徭役。 正统元年(1436年),陈镒奏称陕西因为用兵,百姓苦于供给,国家还派征物料,请求全部停免。诏令说可以。 正统二年(1437年)五月,陈镒以有劳绩受到英宗下敕书褒奖,并命他巡视延绥、宁夏边防。所到之处他都上奏军民之事,多有兴废。他所辖的六府闹饥荒,他请求发仓米赈济。英宗听从辅臣的请求,整治救荒之政。陈镒请把救荒之政普遍施行于各个边区,因此塞上都有粮饷储蓄。 正统六年(1441年)春,因陈镒长年辛劳在外,英宗命王翱隔年去代替他。 正统七年(1442年),王翱调到辽东,陈镒便又出去镇守。当年任满应当更代,因为陕西人请求留下他,诏令仍让他留任。当时仓库储备充溢,有军卫的地方足以支用十年,没有军卫的地方则可以支用一百年。陈镒因如果粮食陈腐了弃掉可惜,便请每年春夏之时,拨给官军做月饷,不再折成钱钞。英宗听从了。 正统九年(1444年)春,他升为右都御史,仍镇守陕西。陕西饥荒,陈镒请减免赋税十分之四,其他的米布兼收。当时瓦剌部的也先逐渐强盛起来,派人授予罕东等卫的都督喃哥等人为平章,还设置了甘肃行省之名。陈镒上报朝廷,请严加戒备。后来,朝廷命他与靖远的王骥巡视甘肃、宁夏、延绥边防事务,授权他们相机处理。因为灾异频繁,他提出安抚军民二十四条建议上奏,多被讨论通过实行。 陈镒曾担心襄阳、汉中一带流民啸聚作乱,请命令河南、湖广、陕西三司官员亲自到地区抚恤百姓。此建议得圣旨允许实行,而当事者却不以为意。王文也继之极力说有关官员怠慢疏忽,恐怕会留有后患。到成化时期,果然有项忠一场战事,人们更加怀念陈镒的话。 明英宗被俘时,郕王朱祁钰监国,陈镒联合其他大臣在朝廷上弹劾王振。于是王振的侄儿王山被诛杀。也先将要入侵,因于谦的推荐,陈镒出京安抚畿内。事态平息后,他被召回,升为左都御史。 景泰二年(1451年),陕西饥荒,有一万余名军民一致说:“愿得陈公活我!”按察使报告朝廷,代宗于是又命他出镇陕西。至此陈镒共三次镇守陕西,前后十余年,陕人很爱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陈镒回朝廷,老百姓总是挡道拥车而泣。他回来时,则欢迎的人群数百里不绝。他之得军民之心,前后镇守陕西的无人可及。 景泰三年(1452年),陈镒被召回,加封为太子太保,与王文一起掌都察院。王文很威严,御史们敬之如神灵。陈镒性格宽恕,对风宪工作贡献不大,声望稍损于在陕西之时。 景泰四年(1453年)秋,陈镒因病退休。 景泰七年(1456年)三月,陈镒去世,追赠太保,谥号僖敏。代宗命有司代为致祭,并为其营造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