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嘲顽石幻相》原文
朝代:清朝 作者:曹雪芹浏览量:146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嘲顽石幻相》拼音版
cháo wán shí huàn xiàng
[ [ qīng cháo ] ] cáo xuě qín
liàn shí huāng táng , , yòu xiàng huāng táng yǎn huāng       
shī yōu líng zhēn jìng jiè , , huàn lái xīn jiù chòu náng       
hǎo zhī yùn bài jīn cǎi , , kān tàn shí guāi guāng       
bái shān wàng xìng shì , , fēi gōng hóng zhuāng
嘲顽石幻相古诗译文

女娲炼石补天本就是荒诞的传说,而如今又在这荒诞的基础上演绎出了更荒诞的大荒故事。石头失去了它原本通灵的真境界,幻化成了一个令人厌恶的臭皮囊。要知道时运衰败时,即便是金子也会失去光彩;可叹命运不佳时,美玉也会失去光泽。荒冢累累,白骨如山,人们都忘记了死者的姓氏,其实他们无非就是那些公子哥儿和红颜女子罢了。

嘲顽石幻相古诗注解
  • 女娲炼石:出自中国古代神话,女娲为了拯救苍生,炼石补天。这里指《红楼梦》中女娲炼石补天剩下一块石头的故事。
  • 荒唐:指荒诞、不可信。
  • 大荒:指《红楼梦》中故事发生的虚拟世界,即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 幽灵真境界:指石头原本通灵的真境界。
  • 臭皮囊:佛教用语,指人的肉体,这里指石头幻化成的贾宝玉。
  • 运败金无彩:意思是时运衰败时,金子也会失去光彩。
  • 时乖玉不光:指命运不佳时,美玉也会失去光泽。
  • 白骨如山:形容死亡的人很多。
  • 公子与红妆:指贵族子弟和年轻女子。
嘲顽石幻相创作背景

《嘲顽石幻相》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第一回。《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从多个角度描写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百态。这首诗是作者对石头幻化成贾宝玉这一情节的嘲讽,暗示了书中人物的命运和整个家族的兴衰。

嘲顽石幻相古诗赏析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讽刺意味。开篇以女娲炼石的荒诞传说引入,强调了故事的虚幻性。“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形象地描绘了石头从通灵之物幻化成凡人的过程,暗示了贾宝玉在尘世中迷失自我。“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通过金子和美玉失去光彩,暗示了人物命运的衰落和家族的败落。最后一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死亡的惨烈,揭示了无论身份贵贱,最终都难逃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嘲顽石幻相知识点
  •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 女娲炼石补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
  • “臭皮囊”是佛教用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肉体。
  • 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寓意。
嘲顽石幻相讲解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故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揭示了作品的主题。作者通过对石头幻相的嘲讽,暗示了贾宝玉等人物在封建社会的束缚下,失去了本真的自我,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结合《红楼梦》的整体情节和背景,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作者曹雪芹介绍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曹雪芹相关作品

姽婳词

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正册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