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戏笔》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杨万里浏览量:266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戏笔》拼音版
[ [ sòng cháo ] ] yáng wàn
huāng tái zhù qián , , jīn huáng tóng 绿 liǎng zhēng yán ; ; tiān gōng zhī qióng shī , , zhī mǎi qīng chóu mǎi tián
戏笔古诗译文

野菊和荒苔好似各自铸造的钱币,金黄的野菊与铜绿的青苔彼此争奇斗艳;老天爷把它们赐予了我这个穷酸的诗人,可这些只能买来清愁却买不来田地。

戏笔古诗注解
  • 铸钱:铸造钱币,这里把野菊和荒苔比作钱币。
  • 争妍:争奇斗艳。
  • 支予:赐予。
  • 穷诗客:诗人自指,意为穷困的诗人。
戏笔创作背景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金,忧国忧民,但仕途坎坷,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这首《戏笔》大约创作于他仕途不顺、生活困窘之时,诗人以戏笔的方式,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感慨。

戏笔古诗赏析

诗的前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将野菊和荒苔比作金黄与铜绿的钱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色的独特与美丽,“争妍”二字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和动作,使画面富有生机。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调侃老天爷把这些看似值钱的“钱币”赐予自己,却只能换来清愁,无法解决实际的生活困境,看似诙谐,实则饱含着诗人的无奈与辛酸。整首诗以小见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戏笔知识点

1.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独特,被称为“诚斋体”,特点是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2. 本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野菊和荒苔比作钱币,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3. 以景抒情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戏笔讲解

这首《戏笔》是杨万里的一首佳作。从内容上看,诗人巧妙地选取了野菊和荒苔这两种常见的自然景物,通过奇特的想象,将它们与钱币联系起来,创造出一种新奇的意境。在表达情感方面,诗人表面上以一种戏谑的口吻来写,实则是在借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生活困窘的苦闷心情。从艺术手法上,比喻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杨万里“诚斋体”的独特魅力。对于读者来说,欣赏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还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作者杨万里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相关作品

绝句

枫老颜方少,山晴气及昏。

旧贫今更甚,已冷幸犹暄。

初食笋蕨

庖凤烹龙世浪传,猩唇熊掌我无缘。

只逢笋蕨杯盘日,便是山林富贵天。

稚子玉肤新脱锦,小儿紫臂未开拳。

只嫌岭外无珍馔,一味春蔬不直钱。

兰溪双塔

高塔无尖低塔尖,一披锦衲一银衫。

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合负暄戏题

水衡仙客住冰天,雪囓风餐更禁烟。

不是移来小阳谷,老夫冻折两诗肩。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

昨携儿辈扣云开,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烝透栗堆盘。

寄诗北阮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折破碧团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