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苏轼浏览量:174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拼音版
huàn shā · · yóu shuǐ qīng quán
[ [ sòng cháo ] ] shì
yóu shuǐ qīng quán , , lín lán , , shuǐ 西 liú       
shān xià lán duǎn jìn , , sōng jiān shā jìng , , xiāo xiāo guī       
shuí dào rén shēng zài shǎo ? ?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西 , , xiū jiāng bái chàng huáng
浣溪沙注解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⑵蕲(qí)水:县名,今湖北省浠水县。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⑶兰溪:河流名,也是蕲水的旧称。
  ⑷山:这里指蕲水县境内的凤栖山,在蕲水县东。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⑸萧萧:形容雨声。一作“潇潇”。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⑹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⑺西:向西流。
  ⑻白发:老年。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浣溪沙译文

  游览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兰花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松林中传出杜鹃鸟的叫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淌呢!所以,不要在年老时感叹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过后,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蕲水县距黄州不远。《苏轼文集》卷六十八《书清泉寺词》:“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时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手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余戏之云:‘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这里所指的歌,就是这首词。
  苏轼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虽在被贬黄州初时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浣溪沙赏析

  此词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字,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当年白居易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轼也曾化用白居易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相关作品

座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云间踏白看缠旗,莫忘西湖把酒时。

梦里吴山连越峤,樽前羌妇杂胡儿。

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

为问従军真乐否,书来粗遣故人知。

座上赋戴花得天字

清明初过酒阑珊,折得奇葩晚更妍。

春色岂关吾辈事,老狂聊作座中先。

醉吟不耐欹纱帽,起舞従教落酒船。

结习渐消留不住,却须还与散花天。

作书寄王晋卿忽忆前年寒食北城之游走笔为此

北城寒食烟火微,落花蝴蝶作团飞。

王孙出游乐忘归,门前骢马紫金鞿。

吹笙帐底烟霏霏,行人举头谁敢睎。

扣门狂客君不麾,更遣倾城出翠帏。

书生老眼省见稀,画图但觉周昉肥。

别来春物已再菲,西望不见红日围。

何时东山歌采薇,把盏一听金缕衣。

昨见韩丞相言王定国今日玉堂独坐有怀其人

昼卧玉堂上,微风举轻纨。

铜瓶下碧井,百尺鸣飞澜。

俯仰清梦余,爱此一掬寒。

似予平生友,苦语凉肺肝。

秀眉玉两颊,矫矫如翔鸾。

置之江淮交,清诗洗江湍。

江鳞对白酒,信美非所安。

丞相功业成,还家酒杯宽。

人间有此客,折简呼不难。

相将扣东阁,起舞尽余欢。

醉翁操·琅然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

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

然有其声而无其辞。

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

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

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

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

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

清圜。

谁弹。

响空山。

无言。

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

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

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