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明月三五夜》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元稹浏览量:355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明月三五夜》拼音版
míng yuè sān
[ [ táng cháo ] ] yuán zhěn
dài yuè 西 xiāng xià , , yíng fēng bàn kāi
明月三五夜古诗译文

在西厢之下等待着月儿升起,微风轻轻拂来,门半掩着虚掩以待。

明月三五夜古诗注解
  • 待月:等待月亮升起,寓意等待约会的时刻。
  • 西厢:一般指西边的厢房,在故事中常是约会之地。
  • 迎风:迎着微风。
  • 户半开:门半掩着,暗示期待对方到来。
明月三五夜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故事中,崔莺莺让红娘给张生传信,附上此诗。当时崔、张二人互生爱慕,这首诗便是崔莺莺以诗相约张生,明月三五夜即十五月圆之夜,约张生西厢相见。

明月三五夜古诗赏析

短短两句诗,将少女等待情郎时的微妙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待月西厢下”营造出一种静谧、期待的氛围,明月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西厢则是幽会的浪漫之地。“迎风户半开”进一步暗示了少女内心的急切与渴望,半开的门既像是一种邀请,又带着一丝羞涩与矜持。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情感,却通过场景和动作让读者感受到了那种含蓄而炽热的爱意。

明月三五夜知识点

《莺莺传》是唐代传奇小说,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如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莺莺传》。此外,以诗传情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诗歌含蓄地传达情感、约定事宜。

明月三五夜讲解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具有丰富的内涵。从文学角度看,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含蓄之美,以景写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从文化角度看,它反映了古代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通过巧妙的方式表达爱情、追求自由的生活状态。同时,它也成为了中国爱情文学中的经典意象,为后世描绘爱情故事提供了灵感和范例。

作者元稹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相关作品

莫愁私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

火凤有凰求不得,春莺无伴啭空长。

急挥舞破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

死恨相如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赠毛仙翁

仙驾初从蓬海来,相逢又说向天台。

一言亲授希微诀,三夕同倾沆瀣杯。

此日临风飘羽卫,他年嘉约指盐梅。

花前挥手迢遥去,目断霓旌不可陪。

赠乐天

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

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早春登龙山静胜寺,时非休浣,司空特许是行

谢傅知怜景气新,许寻高寺望江春。

龙文远水吞平岸,羊角轻风旋细尘。

山茗粉含鹰觜嫩,海榴红绽锦窠匀。

归来笑问诸从事,占得闲行有几人。

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

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传父口,莫问城坚不。

平城被虏围,汉属斤城墙走。

因兹虏请和,虏往骑来多。

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

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