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在西厢之下等待着月儿升起,微风轻轻拂来,门半掩着虚掩以待。
这首诗出自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故事中,崔莺莺让红娘给张生传信,附上此诗。当时崔、张二人互生爱慕,这首诗便是崔莺莺以诗相约张生,明月三五夜即十五月圆之夜,约张生西厢相见。
短短两句诗,将少女等待情郎时的微妙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待月西厢下”营造出一种静谧、期待的氛围,明月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西厢则是幽会的浪漫之地。“迎风户半开”进一步暗示了少女内心的急切与渴望,半开的门既像是一种邀请,又带着一丝羞涩与矜持。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情感,却通过场景和动作让读者感受到了那种含蓄而炽热的爱意。
《莺莺传》是唐代传奇小说,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如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莺莺传》。此外,以诗传情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诗歌含蓄地传达情感、约定事宜。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具有丰富的内涵。从文学角度看,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含蓄之美,以景写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从文化角度看,它反映了古代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通过巧妙的方式表达爱情、追求自由的生活状态。同时,它也成为了中国爱情文学中的经典意象,为后世描绘爱情故事提供了灵感和范例。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
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传父口,莫问城坚不。
平城被虏围,汉属斤城墙走。
因兹虏请和,虏往骑来多。
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
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