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大海广阔无垠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能知道沧海以东的地方是什么样?中华九州离哪里远呢?相隔万里之遥也能像乘空一样到达。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海中的大鳌身体把天都映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外面,而你则住在那孤岛之中。刚刚分别就要到异国他乡,可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
此诗是王维为送日本友人晁衡回国而作。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他于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 717 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学成后长期留居中国,曾任唐朝秘书监等职。天宝十二载(公元 753 年),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王维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
这首诗以想象的笔触描绘了晁衡渡海回国的情景。首联写大海辽阔,难以穷极,暗示了路途的遥远和未知。颔联则强调了距离虽远,但在想象中却如同乘空而至,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颈联具体描写了晁衡在海上的情景,“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生动地展现了友人在归途中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海上的奇异景象,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分别后的牵挂和对音信难通的担忧。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也体现了当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1. 古代中国与日本的交流: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晁衡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生活多年,与许多唐朝文人交往密切。
2. 古诗中的神话意象:诗中运用了“鳌”等神话意象,这些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大海的神秘和力量,也为诗歌增添了奇幻的色彩。
3. 诗歌的送别主题: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诗人常常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祝福和牵挂之情。
王维这首送别诗,先以大海的广阔和未知引出友人的归乡之旅。接着通过想象友人在海上的情景,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孤寂。诗中的神话意象不仅增添了奇幻色彩,也暗示了大海的凶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对未来联系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有对分别的不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危径几万转。
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
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
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
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
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
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
旷然销人忧。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