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王维浏览量:48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拼音版
jiǔ yuè jiǔ shān dōng xiōng
[ [ táng cháo ] ] wáng wéi
zài xiāng wéi , , měi féng jiā jiē bèi qīn       
yáo zhī xiōng dēng gāo chù , , biàn chā zhū shǎo rén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注解
  •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 :想念。
  •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 异乡:他乡、外乡。
  •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 佳节:美好的节日。
  •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 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王维远在他乡,无法与兄弟们共度佳节,心中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便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赏析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识点

1. 作者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现在还被赋予了敬老的含义。

3.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早期的作品,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整首诗围绕着“思亲”展开,开篇直接点明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处境,“独”和“异”两个字加重了这种孤独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则是千古名句,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在佳节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后两句诗人从对面着笔,不说自己思念兄弟,而是想象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发现少了自己,这种写法更能体现出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深。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思乡之情,也反映了人类共有的情感,因此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者王维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相关作品

左掖梨花(一作海棠。与丘为、皇甫冉同作)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

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

危径几万转。

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

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

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

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

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

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

旷然销人忧。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重酬苑郎中(时为库部员外)

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

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