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寄荆州张丞相》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王维浏览量:204

所思竟何在,帐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思。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寄荆州张丞相》拼音版
jīng zhōu zhāng chéng xiàng
[ [ táng cháo ] ] wáng wéi
suǒ jìng zài , , zhàng wàng shēn jīng mén       
shì xiàng shí , , zhōng shēn jiù       
fāng jiāng nóng , , zhí lǎo qiū yuán       
jìn nán fēi yàn , , yóu yán
寄荆州张丞相古诗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究竟在哪里呢?惆怅地眺望那深远的荆门方向。整个世上没有人能理解我,我这一生都在思念旧日的知己。我正打算与农夫为伴,在田园中种植作物,终老在山丘田园之间。极目望着南飞的大雁,可又怎么能托它捎去一句话呢。

寄荆州张丞相古诗注解
  • 怅望:惆怅地远望。
  •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这里泛指荆州一带。
  • 旧恩:往日的恩惠,这里指张丞相曾对自己的赏识和提携。
  • 农圃:农田园圃,这里指从事农业生产。
  • 艺植:种植。
  • 丘园:家园,乡村。
寄荆州张丞相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寄给荆州长史张九龄的。张九龄是唐玄宗时的贤相,以直言敢谏著称。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贬为荆州长史。王维此时在长安,他对张九龄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也为自己的仕途不顺而感到苦闷,于是写下这首诗寄给张九龄,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感慨。

寄荆州张丞相古诗赏析

首联“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直接点明思念的对象,诗人惆怅地眺望荆门方向,表现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颔联“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感慨世上无人能理解自己,唯有对张九龄的旧日恩情念念不忘,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自己的孤独。颈联“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愿望,反映出他在仕途不顺后的消极情绪。尾联“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以景结情,诗人望着南飞的大雁,却无法托它捎去自己的话语,增添了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特点。

寄荆州张丞相知识点

1.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

2. 荆门是古代的重要关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和地理意义。

3. 古诗中常常用大雁来寄托思念之情,因为大雁每年秋季会南飞,春天会北归,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古人认为可以通过大雁传递书信。

寄荆州张丞相讲解

这首《寄荆州张丞相》是王维表达对张九龄思念与感慨的诗作。从内容上看,诗人先通过“怅望”荆门表现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接着感慨世上无人理解自己,凸显出与张九龄友情的珍贵。颈联中“与农圃”“老丘园”的想法,反映出他在仕途不顺时想要归隐的念头。尾联借南飞大雁无法传信,进一步渲染了无奈和惆怅的情绪。

从艺术特色来讲,王维以质朴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句之中,使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中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又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如“目尽南飞雁”,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起到了烘托情感的作用。

作者王维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相关作品

左掖梨花(一作海棠。与丘为、皇甫冉同作)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

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

危径几万转。

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

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

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

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

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

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

旷然销人忧。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重酬苑郎中(时为库部员外)

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

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