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我喜爱阅读高僧的传记,时常查看辟谷的药方。身形如同鸠鸟般瘦弱,打算刻一根鸠形的拐杖;用龟壳来支撑卧床。春天的山色与柳色相映,梨花丛中傍晚的鸟儿隐藏其中。我在北窗下的桃李树旁,悠闲地坐着只是焚香。
此诗具体创作背景不详。王维一生崇佛,晚年更是吃斋奉佛,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或许创作于他在山中寺院游玩或隐居时,诗中体现出他对佛教修行和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的前两句“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直接表明诗人对佛教修行和养生之道的兴趣。中间两联描绘了两种画面,“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刻画了诗人清瘦的形象和追求长寿的生活细节;“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则展现了春日山林的美丽景色,动静结合,富有生机。尾联“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将诗人悠闲自在、超脱尘世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静谧、空灵的意境。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常融合了佛教思想。“辟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限制饮食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鸠杖”在古代是一种象征尊老的物品,常被赐予老人。
这首诗整体体现了王维对佛教修行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从内容上看,前半部分侧重表现诗人的精神追求,后半部分则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描写和衬托的手法,以自然之美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危径几万转。
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
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
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
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
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
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
旷然销人忧。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