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一叶孤舟上,我独自对着微月和枫林,将自己的心绪托付给弹筝的友人。那重重山岭仿佛笼罩着千重万重雨幕,忽然筝弦断了,弹筝人收起弦,深深的泪痕挂在脸上。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一般认为是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借听筝所发出的感慨。当时他遭遇坎坷,心境悲凉,在羁旅途中听流落江湖的乐人弹奏曲子,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这首诗情景交融,境界清幽。首句“孤舟微月对枫林”,描绘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分付鸣筝与客心”,将自己的心境托付给筝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绪。“岭色千重万重雨”,既是实写眼前的雨中山岭,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重重愁绪。最后“断弦收与泪痕深”,以筝弦断、泪满襟的画面,将诗人的哀伤推向高潮,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七言绝句,有“七绝圣手”之称。他的诗作多以边塞、闺情宫怨为题材,风格雄浑奔放,意境开阔。《听流人水调子》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短短四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从画面上看,有孤舟、微月、枫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筝声中,又通过对岭色和断弦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整首诗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哀伤,而是通过景物和音乐来烘托,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停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况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鼷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古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
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
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
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
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
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
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