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王昌龄所处的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但边境战事也较为频繁。诗人可能是在游历边塞,目睹了塞外的荒凉景象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后,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这首诗前四句描绘了塞外的秋景,以蝉鸣、空桑林、萧关道、黄芦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后四句通过对比“幽并客”和“游侠儿”,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的豪杰之士的赞美,以及对那些徒有其表、只知炫耀的人的批判。“幽并客”在尘沙中老去,体现了他们的坚韧和担当;而“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只是注重外在的炫耀,缺乏实际的价值。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作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
2. 古代幽州和并州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带,这两个地区在历史上多豪杰之士。
3. “塞上曲”是古代的一种乐府诗题,多用来描写边塞的风光和战事。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对比,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借助自然景象的描写,如“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塞的荒凉和孤寂,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而“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暗示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艰辛。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幽并客”代表了那些有责任感、有担当的英雄豪杰,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奉献,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游侠儿”则象征了那些追求虚荣、华而不实的人。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真正的英雄的敬仰和对虚荣之人的批判。对于我们来说,这首诗启示我们要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要有担当精神,不能只追求表面的虚荣。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停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况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鼷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古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
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
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
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
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
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
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