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97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拼音版
qīng míng yàn méi dào shì fáng
[ [ táng cháo ] ] mèng hào rán
lín chóu chūn jìn , , kāi xuān lǎn huá       
féng qīng niǎo shǐ 使 , , yāo chì sōng jiā       
dān zào chū kāi huǒ , , xiān táo zhèng huā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古诗译文

我高卧山林,正愁着春光将要逝去,推开窗户,观赏着自然界的美好景物。忽然遇到传递书信的使者,原来是梅道士邀我到他那里去做客。炼丹的丹炉刚刚点起火,院里的仙桃也正好开花。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古诗注解
  • 林卧:高卧山林,指隐居。
  • 愁春尽:为春天将逝而忧伤。
  • :窗户。
  • 物华:美好的景物。
  • 青鸟使: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神鸟,这里指梅道士派来邀请的使者。
  • 赤松家: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借指梅道士的家。
  • 丹灶:炼丹的炉灶。
  • 仙桃:神话传说中的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这里指梅道士家的桃树。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具体年份不详。当时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在一个清明节,他正为春光将逝而忧愁,忽然接到梅道士的邀请,于是前往赴宴,在宴会上写下了这首诗。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日应梅道士邀请赴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惬意之情。首联“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点明了时间是暮春,诗人因春尽而发愁,于是开窗欣赏美景,以排解愁绪。颔联“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写诗人忽然遇到梅道士派来的使者,邀请他到梅道士家做客,一个“忽”字,表现出事情的意外和惊喜。颈联“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描绘了梅道士家的景象,丹灶刚刚点起火,仙桃正在开花,充满了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体现了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点。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知识点

1.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2. 青鸟在古代神话中常被视为传递消息的神鸟,在诗词中常用来指代使者。

3. 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后世常以“赤松”指代仙人或隐居者。

4. 炼丹是古代道教的一种修行方式,认为通过炼制丹药可以使人长生不老或成仙。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讲解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诗人在清明日的一次经历,展现了他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的忧愁和对自然的关注,后四句则写诗人接到邀请后的喜悦和对梅道士家的美好感受。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同时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道教文化的相关知识。

作者孟浩然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相关作品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①

大江分九派,淼漫成水乡。

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③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④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⑤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⑥遥怜上林雁,冰泮已回翔。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①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

②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③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④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⑤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长安早春 一作张子容诗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一作张七及辛大见

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

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

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

便就南亭里,馀尊惜解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