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我高卧山林,正愁着春光将要逝去,推开窗户,观赏着自然界的美好景物。忽然遇到传递书信的使者,原来是梅道士邀我到他那里去做客。炼丹的丹炉刚刚点起火,院里的仙桃也正好开花。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具体年份不详。当时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在一个清明节,他正为春光将逝而忧愁,忽然接到梅道士的邀请,于是前往赴宴,在宴会上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日应梅道士邀请赴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惬意之情。首联“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点明了时间是暮春,诗人因春尽而发愁,于是开窗欣赏美景,以排解愁绪。颔联“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写诗人忽然遇到梅道士派来的使者,邀请他到梅道士家做客,一个“忽”字,表现出事情的意外和惊喜。颈联“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描绘了梅道士家的景象,丹灶刚刚点起火,仙桃正在开花,充满了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体现了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点。
1.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2. 青鸟在古代神话中常被视为传递消息的神鸟,在诗词中常用来指代使者。
3. 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后世常以“赤松”指代仙人或隐居者。
4. 炼丹是古代道教的一种修行方式,认为通过炼制丹药可以使人长生不老或成仙。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诗人在清明日的一次经历,展现了他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的忧愁和对自然的关注,后四句则写诗人接到邀请后的喜悦和对梅道士家的美好感受。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同时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道教文化的相关知识。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
②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③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④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⑤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