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我到洛阳寻访才子袁拾遗,却得知他被贬到江岭做了流放之人。听说江岭的梅花开放得早,可怎比得上北方大地的春色呢?
此诗创作于何时难以确考。袁拾遗被贬岭南,作者到洛阳寻访他却未遇,于是写下此诗,对友人的被贬表示同情。
这首诗以“洛阳访才子”开篇,点明了诗人的行动和目的。然而,“江岭作流人”却陡然一转,道出友人被贬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的意外和惋惜之情。后两句“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以梅花早开的江岭与北地的春色作对比,表面上是在比较两地的春光,实则蕴含着对友人被贬荒远之地的不平和牵挂。诗人通过委婉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色的对比中,言简意赅,余味悠长。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江岭和北地的春色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牵挂。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情感真挚。开篇直接交代寻访友人的缘由,而友人被贬的消息让诗人的心情陡然低落。后两句看似在讨论两地春光的差异,实则是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外化。江岭的梅花虽然早开,但在诗人心中,北方的春色才是最美好的,这暗示着友人在荒远之地的孤独和凄凉。整首诗没有直接抒发对友人被贬的愤慨,而是以一种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体现了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特色。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
②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③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④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⑤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