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脸半眠丞相树,珮马钉铃踏沙路。
断烬遗香袅翠烟, 烛骑啼乌上天去。
帝家玉龙开九关,帝前动笏移南山。
独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红屈盘。
沙路归来闻好语, 旱火不光天下雨。
柳脸半眠丞相树,珮马钉铃踏沙路。
断烬遗香袅翠烟, 烛骑啼乌上天去。
帝家玉龙开九关,帝前动笏移南山。
独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红屈盘。
沙路归来闻好语, 旱火不光天下雨。
柳树如美人般半睡半醒,像是丞相府前的树木,佩着铃铛的马踏在沙路上。残烛的余烬散发着香气,袅袅升起翠绿色的烟雾,骑马举烛的队伍像啼叫的乌鸦向皇宫驰去。皇家的宫门像玉龙般开启,大臣在皇帝面前手持朝笏,仿佛能移动南山。丞相独自垂着重要的印信,压制着众多官员,金印上的篆字红得曲折盘绕。丞相从沙路归来听到了好消息,如大旱的火焰熄灭,天下降下甘霖。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社会矛盾尖锐。这首诗可能是李贺对当时丞相权势显赫的一种描绘和感慨,通过描写丞相的出行和在皇帝面前的权势,反映出当时政治的某些特点。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又带有神秘氛围的画面,柳树半眠,佩马踏沙,给人一种静谧而又庄重的感觉。“断烬遗香袅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营造出一种神秘且威严的氛围,表现出丞相出行的排场和前往皇宫的急切。“帝家玉龙开九关,帝前动笏移南山”则极力渲染丞相在皇帝面前的权势和地位,将其权势之大夸张地表现出来。“独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红屈盘”进一步刻画丞相的权势,通过对金印的描写,突出其尊贵和重要。最后“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暗示丞相的决策或行动给天下带来了好的结果,如大旱逢甘霖。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比喻,色彩鲜明,富有奇幻色彩,同时也反映出李贺对当时政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风格著称,被后人称为“诗鬼”。他的作品常常运用神话传说、奇幻意象来表达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本诗中运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柳脸半眠”将柳树拟人化,“帝前动笏移南山”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丞相权势。此外,诗中的“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板子,用于记录事情和向皇帝奏事;“印”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不同等级的官员使用的印在材质、大小和形状上都有区别。
这首诗整体上围绕丞相展开,从丞相出行的场景描写到其在皇宫中的权势表现,再到最后的隐喻结局。李贺用他独特的笔触,将一个权势显赫的丞相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在理解这首诗时,要注意李贺诗歌的奇幻风格,他常常不直接表达情感和观点,而是通过奇特的意象和场景来暗示。比如“旱火不光天下雨”,表面上是说大旱得到缓解,实际上可能是在暗示丞相的举措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好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诗中感受到李贺对当时政治的关注和思考,他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对丞相权势的看法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态度。
吕将军,骑赤兔。
独携大胆出秦门,金粟堆边哭陵树。
北方逆气污青天,剑龙夜叫将军闲。
将军振袖拂剑锷,玉阙朱城有门阁。
磕磕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
恒山铁骑请金枪,遥闻箙中花箭香。
西郊寒蓬叶如刺,皇天新栽养神骥。
厩中高桁排蹇蹄,饱食青刍饮白水。
圆苍低迷盖张地,九州人事皆如此。
赤山秀铤御时英,绿眼将军会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