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李绅浏览量:167

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

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近蓬莱。

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

簪笔此时方侍从,却思金马笑邹枚。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拼音版
chūn tài chí tíng hòu duì
[ [ táng cháo ] ] shēn
gōng yīng bào xiǎo ruì yān kāi , , sān dǎo líng qín shuǐ huí       
qiáo zhuǎn cǎi hóng dāng diàn 殿 , , jiàn huā jìn péng lái       
cǎo chéng xiāng niǎn wáng sūn zhǎng , , táo yàn xiān yán ā zāi       
zān shí fāng shì cóng , , què jīn xiào zōu méi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古诗译文
宫中的黄莺啼叫报晓,祥瑞的烟雾散开,传说中海上三岛的灵禽掠过水面飞回。桥如彩虹般弯转,正对着华丽的宫殿;装饰着花鹢的游船漂浮在水面,靠近蓬莱池。春草承接皇帝的车驾,王孙公子们也随之成长;桃花艳丽如仙女的容颜,像是西王母亲手栽种。我此时正簪笔侍从在皇帝身边,却想起在金马门的时光,不禁笑邹阳和枚乘当年的遭遇。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古诗注解
  • 宫莺:宫中的黄莺。
  • 瑞烟:祥瑞的烟雾。
  • 三岛: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岛,蓬莱、方丈、瀛洲。
  • 灵禽:神鸟。
  • 绮殿:华丽的宫殿。
  • 花鹢:船首画有鹢鸟的游船。
  • 蓬莱:这里指太液池中的蓬莱山,也代指太液池。
  • 香辇:皇帝的车驾。
  • 王孙:贵族子弟。
  • 阿母:西王母。
  • 簪笔:古代近臣插笔于冠,以便随时记事。
  • 金马: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
  • 邹枚:指邹阳和枚乘,皆为西汉文学家,曾为梁孝王门客。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创作背景
李绅在朝为官时,于春日太液池亭候对,此诗是他回忆当时情景而作。太液池是皇家园林中的重要景观,在唐朝时为宫廷游乐之地,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也在此举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面对宫廷的华丽与春日的美景,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太液池亭的壮丽景色和宫廷的奢华生活。首联通过“宫莺报晓”“瑞烟开”营造出祥瑞、清新的氛围,“三岛灵禽拂水回”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颔联中“桥转彩虹”“舰浮花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宫廷建筑的宏伟和游船的华丽。颈联“草承香辇”“桃艳仙颜”将自然景色与宫廷生活相结合,暗示了皇家的尊贵与繁荣。尾联则由眼前的侍从生活,联想到汉代的邹阳和枚乘,既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也有对历史的思考。整首诗对仗工整,用词华丽,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知识点

1. 李绅是唐朝宰相、诗人,他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代表作有《悯农二首》等。

2. 太液池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池名,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位置和规模,唐朝的太液池位于长安城大明宫北,是宫廷的重要景观。

3. 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后世常用来指代文人的仕途。

4. 邹阳和枚乘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们以辞赋著称,曾为梁孝王门客,在当时的文坛有一定的影响力。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太液池亭的美景和宫廷生活的奢华。诗的前半部分着重描写了太液池的景色,从清晨宫莺报晓、瑞烟散开,到三岛灵禽拂水、桥转彩虹、舰浮花鹢,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后半部分则将笔触转向宫廷中的人物和活动,“草承香辇王孙长”暗示了皇家的威严和贵族子弟的成长,“桃艳仙颜阿母栽”则增添了几分神话色彩。最后,诗人由眼前的侍从生活联想到汉代的邹阳和枚乘,流露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宫廷的繁华,又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感慨。
作者李绅介绍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李绅相关作品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四

上家山,家山依旧好。

昔去松桂长,今来容须老。

上家山,临古道。

高低入云树,芜没连天草。

草色绿萋萋,寒蛩遍草啼。

噪鸦啼树远,行雁帖云齐。

岩光翻落日,僧火开经室。

竹洞磬声长,松楼钟韵疾。

苔阶泉溜鈌,石甃青莎密。

旧径行处迷,前交坐中失。

叹息整华冠,持怀强自欢。

笑歌怜稚孺,弦竹纵吹弹。

山明溪月上,酒满心聊放。

丱发此淹留,垂丝匪闲旷。

青山不可上,昔事还惆怅。

况复白头人,追怀空望望。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五

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清风岁月多。

松下壮心年少去,池边衰影老人过。

白云生灭依岩岫,青桂荣枯托薜萝。

惟有此身长是客,又驱旌旆寄烟波。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二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翮将成莫恋群。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三

昔余过稚齿,从师昧知奥。

徒怀利物心,不获藏身宝。

曳娄一缝掖,出处劳昏早。

醒醉迷啜哺,衣裳辨颠倒。

忠诚贯白日,直已凭苍昊。

卷舌堕谗谀,惊波息行潦。

衰禽识旧木,疲马知归道。

杨柳长庭柯,兰荃覆阶草。

旌旄光里舍,骑服欢妻嫂。

绿鬓绝新知,苍须稀旧老。

冠緌身忝贵,斋沐心常祷。

笙磬谅谐和,庭除还洒扫。

栖迟还竹巷,物役浸江岛。

倏忽变星霜,悲伤满衷抱。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双鸂鶒,锦毛斓斑长比翼。

戏绕莲丛回锦臆,照灼花丛两相得。

渔歌惊起飞南北,缭绕追随不迷惑。

云间上下同栖息,不作惊禽远相忆。

东家少妇机中语,剪断回文泣机杼。

徒嗟孔雀衔毛羽,一去东南别离苦。

五里裴回竟何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