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珮,竹啼山露月。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珮,竹啼山露月。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黄头郎啊,划船离去就不再归来。南浦边芙蓉花的影子,带着愁意独自低垂。江水摆弄着湘娥的玉佩,竹子在山露明月下似在啼哭。用玉瑟弹奏着青门之曲,石头上的云霭打湿了黄葛。沙滩上的蘼芜花,秋风已经率先吹起。最好拿来扫净罗荐,让鸳鸯褥子散发出温馨的香气。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他一生仕途不顺,怀才不遇。这首《黄头郎》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愁绪和孤独感来看,可能是他在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可能是借景抒情,以黄头郎的不归象征自己理想的难以实现。
这首诗意境朦胧,情感深沉。开篇点明黄头郎离去不归,奠定了全诗的愁绪基调。“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以芙蓉花的愁红独自低垂,象征着女子的孤独和哀怨。“水弄湘娥珮,竹啼山露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水和竹赋予了人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哀怨、凄凉的氛围。“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玉瑟弹奏着青门之曲,石云打湿黄葛,进一步渲染了愁绪。“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以秋风中先开的蘼芜花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女子的等待。最后“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则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被称为“诗鬼”。
2. “南浦”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示送别之地,如江淹《别赋》中的“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3. “湘娥”的传说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爱情和忠贞的赞美。
4. 蘼芜在古代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头郎离去后的景象,抒发了女子的孤独、哀怨和对爱情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芙蓉、湘娥、玉瑟、蘼芜等,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独特的意境,也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李贺的诗歌常常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这首诗也不例外,如“水弄湘娥珮,竹啼山露月”,将自然景物拟人化,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同时,诗中的用词也十分精妙,如“愁红”“湿”等,生动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
吕将军,骑赤兔。
独携大胆出秦门,金粟堆边哭陵树。
北方逆气污青天,剑龙夜叫将军闲。
将军振袖拂剑锷,玉阙朱城有门阁。
磕磕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
恒山铁骑请金枪,遥闻箙中花箭香。
西郊寒蓬叶如刺,皇天新栽养神骥。
厩中高桁排蹇蹄,饱食青刍饮白水。
圆苍低迷盖张地,九州人事皆如此。
赤山秀铤御时英,绿眼将军会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