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送好约法师归江南》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卢仝浏览量:150

杯度度一身,法度度万民。

为报江南三二日, 这回应见雪中人。

《送好约法师归江南》拼音版
sòng hǎo yuē shī guī jiāng nán
[ [ táng cháo ] ] tóng
bēi shēn , , wàn mín       
wéi bào jiāng nán sān èr , ,        zhè huí yīng jiàn xuě zhōng rén
送好约法师归江南古诗译文

杯度和尚度化了自己,好约法师以佛法度化万民。我要告知江南的人们,过个两三天,应该就能见到这位如雪中高士般的好约法师了。

送好约法师归江南古诗注解
  • 杯度:东晋、刘宋间僧人,传说能以木杯渡水,故号杯度。此处借指高僧。
  • :度化,佛教用语,指佛菩萨以慈悲心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彼岸。
  • 万民:指众多的百姓。
  • 雪中人:既指雪中的行人,也暗喻好约法师如雪中高洁的形象。
送好约法师归江南创作背景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从诗题来看,是卢仝为送好约法师回江南而作。好约法师可能是卢仝相识的一位有道高僧,卢仝有感于其弘法济世的行为,在其归江南时写下此诗相赠。

送好约法师归江南古诗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佛教哲理和对友人的赞美之情。首句以“杯度度一身”起兴,借杯度和尚的典故,强调个人的修行与自我度化。第二句“法度度万民”则将境界升华,赞扬好约法师以佛法广济众生。后两句“为报江南三二日,这回应见雪中人”,富有画面感和诗意,既点明了好约法师归江南的行程,又以“雪中人”的形象,赞美了法师的高洁品质,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送好约法师归江南知识点

1. 杯度:东晋、刘宋间的著名高僧,以神异著称,常以木杯渡水,其事迹在佛教典籍和民间传说中多有记载。

2. 度化:佛教术语,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概念,体现了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教义。

3. 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其诗风格奇特,以险怪著称,与孟郊、贾岛等人并称。

送好约法师归江南讲解

这首诗是卢仝送别友人好约法师的作品。在诗中,卢仝巧妙地运用佛教典故,将好约法师的个人修行和弘法济世的行为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前两句通过对比“杯度度一身”和“法度度万民”,突出了好约法师不仅自身修行有成,还积极度化众生的高尚品德。后两句则以轻松的口吻,告知江南的人们即将迎来这位高僧,同时也暗示了好约法师如雪中高洁的形象,在寒冷的冬日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整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推崇。

作者卢仝介绍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卢仝相关作品

山中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马兰请客

兰兰是小草,不怕郎君骂。

愿得随君行,暂到嵩山下。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竹请客

我本泰山阿,避地到南国。

主人欲移家,我亦要归北。

上客幸先归,愿托归飞翼。

唯将翛翛风,累路报恩德。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虾蟆请客

凡有水竹处,我曹长先行。

愿君借我一勺水,与君昼夜歌德声。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蛱蝶请客

粉末为四体,春风为生涯。

愿得纷飞去,与君为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