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 缥粉壶中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 缥粉壶中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垂杨树的叶子变老了,黄莺正哺育着幼鸟,蛛丝快要断了,黄蜂纷纷飞回家。年轻的公子和头插金钗的女郎,正把琥珀色的美酒沉入粉青色的酒壶中。花台边暮色渐渐降临,春天就要离去,落花被风卷起,像旋风一样飞舞。榆荚不断生长,催赶着时光,数也数不清,那满路的榆荚就像沈郎的铜钱。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社会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战乱频繁。他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这首《残丝曲》可能创作于他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时,借暮春之景抒发自己内心的哀愁和对人生的无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的景象,通过对垂杨、黄蜂、落花、榆荚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诗的前两句“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以景起兴,暗示时光的流逝。中间两句“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描绘了年轻男女饮酒作乐的场景,与前面的暮春之景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一种时光易逝的感慨。后两句“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以落花飞舞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离去的伤感。最后两句“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以榆荚不断生长,催赶着时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李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想象丰富,常运用神话传说、奇特的意象来表达情感,有“诗鬼”之称。
2. “沈郎青钱”这一典故出自南朝梁沈约,后常用来比喻榆荚或形容钱。
3.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暮春之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首《残丝曲》是李贺诗歌中的佳作。从内容上看,它以暮春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又略带凄凉的画面。诗人先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如垂杨变老、黄蜂归巢,暗示了时光的流转。接着引入了年轻男女的享乐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出时光的无情。落花的飞舞和榆荚的生长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时光匆匆的感觉。从艺术手法上看,李贺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用词精准,如“残丝欲断”“落花起作回风舞”等,将暮春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如“沈郎青钱”,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整首诗读起来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
吕将军,骑赤兔。
独携大胆出秦门,金粟堆边哭陵树。
北方逆气污青天,剑龙夜叫将军闲。
将军振袖拂剑锷,玉阙朱城有门阁。
磕磕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
恒山铁骑请金枪,遥闻箙中花箭香。
西郊寒蓬叶如刺,皇天新栽养神骥。
厩中高桁排蹇蹄,饱食青刍饮白水。
圆苍低迷盖张地,九州人事皆如此。
赤山秀铤御时英,绿眼将军会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