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月下寄徐希仁》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卢仝浏览量:95

夜半沙上行,月莹天心明。

沙月浩无际,此中离思生。

上天何寥廓,下地何峥嵘。

吾道岂已矣,为君倾兕觥。

《月下寄徐希仁》拼音版
yuè xià rén
[ [ táng cháo ] ] tóng
bàn shā shàng háng , , yuè yíng tiān xīn míng       
shā yuè hào , , zhōng shēng       
shàng tiān liáo kuò , , xià zhēng róng       
dào , , wéi jun1 qīng gōng
月下寄徐希仁古诗译文
半夜时分我在沙滩上漫步,月光皎洁,天空格外明亮。沙滩与月光交融,广阔无边,在这情境中,离别的思绪油然而生。上天是如此的空旷辽阔,大地又是这般的险峻峥嵘。我的理想难道就这样终结了吗?我要为你举起兕觥痛饮。
月下寄徐希仁古诗注解
  • :光洁透明,这里形容月光明亮。
  • 天心:天空的中央。
  • 浩无际:形容沙滩和月光相连,广阔得看不到边际。
  • 离思:离别的愁绪。
  • 寥廓:高远空旷。
  •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大地的险峻。
  • 吾道: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主张。
  • 兕觥(sì gōng):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月下寄徐希仁创作背景
卢仝一生未仕,生活清苦却有济世之志。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月夜,因对友人徐希仁的思念,同时感慨自己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而创作。在寂静的月夜,沙滩上的独行让他的思绪更加深沉,从而写下此诗寄给远方的友人,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月下寄徐希仁古诗赏析
诗的开篇“夜半沙上行,月莹天心明”描绘出一幅静谧的月夜沙滩图,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沙月浩无际,此中离思生”,由景入情,点明在这广阔的沙月之景中,离别之情悄然涌起。“上天何寥廓,下地何峥嵘”,通过对天地的描写,既展现出大自然的宏大与险峻,也暗示了诗人在现实中所面临的艰难处境。最后“吾道岂已矣,为君倾兕觥”,诗人发出对理想的感慨,却又以与友人共饮来稍作慰藉,情感复杂而深沉。整首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将诗人的离情别绪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
月下寄徐希仁知识点

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其诗风奇崛险怪,在中唐时期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生活感受,代表作有《月蚀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

“兕觥”是古代一种珍贵的酒器,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象征着饮酒作乐或祭祀等活动。

诗歌中常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月下寄徐希仁讲解
这首《月下寄徐希仁》是卢仝诗歌中的佳作。从结构上看,先写景,后抒情,层次分明。写景部分,“夜半沙上行”点明时间和地点,“月莹天心明”“沙月浩无际”描绘出月夜沙滩的壮美景色,为下文抒情做铺垫。抒情部分,“离思生”直接抒发离别之情,“上天何寥廓,下地何峥嵘”则是借天地之景,表达诗人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最后“吾道岂已矣,为君倾兕觥”,将诗人的理想与友情交织在一起,使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莹”“浩无际”“寥廓”“峥嵘”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作者卢仝介绍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卢仝相关作品

山中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马兰请客

兰兰是小草,不怕郎君骂。

愿得随君行,暂到嵩山下。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竹请客

我本泰山阿,避地到南国。

主人欲移家,我亦要归北。

上客幸先归,愿托归飞翼。

唯将翛翛风,累路报恩德。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虾蟆请客

凡有水竹处,我曹长先行。

愿君借我一勺水,与君昼夜歌德声。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蛱蝶请客

粉末为四体,春风为生涯。

愿得纷飞去,与君为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