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清净无童子,独坐空堂得几年。
每夜焚香通月观,可怜光影最团圆。
一身清净无童子,独坐空堂得几年。
每夜焚香通月观,可怜光影最团圆。
方睦上人独自一人,清净修行,身边没有童子侍奉,在这空荡的堂屋里独坐已经有好些年了。他每夜都会焚香,对着月观进行修行,那月光最是圆满美好,真是令人怜惜。
唐朝时期,佛教盛行,众多文人与僧人交往密切。张籍这首诗或许是他在拜访方睦上人时,有感于其修行环境和状态而创作。方睦上人独自在空堂中清净修行,每夜焚香对月,这种修行方式和氛围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诗的首句“一身清净无童子,独坐空堂得几年”,描绘了方睦上人的修行状态。“一身清净”突出了他内心的纯净,没有外界的干扰;“无童子”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和专注。“独坐空堂”则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得几年”引发读者对方睦上人修行时长的遐想,增添了一种岁月沧桑之感。
次句“每夜焚香通月观,可怜光影最团圆”,展现了方睦上人的日常修行活动。“每夜焚香”体现了他修行的虔诚和持之以恒,“通月观”则给人一种他与月亮、自然相通的感觉,仿佛在月光下与天地神灵交流。“可怜光影最团圆”,诗人用“可怜”一词表达了对这圆满月光的喜爱和怜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方睦上人的修行如同这圆满的月光一样,达到了一种纯净、圆满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幽,通过对人物和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方睦上人的修行生活和精神境界,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清净修行生活的赞赏和向往。
1.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
2. 在古代,焚香是一种常见的宗教仪式和文化活动,具有静心、安神、通神等作用。
3. 月亮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团圆、纯净、美好等,在这首诗中,月亮也起到了烘托氛围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方睦上人的修行生活。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诗人通过描写方睦上人的孤独修行和对月焚香的情景,传达了对修行者内心纯净和精神追求的赞美。同时,诗中的月光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修行者所追求的圆满境界。对于我们来说,这首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