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柏倒垂如线蔓,檐头不见有枝柯。
影堂香火长相续,应得人来礼拜多。
弱柏倒垂如线蔓,檐头不见有枝柯。
影堂香火长相续,应得人来礼拜多。
柔弱的柏树倒垂下来,像线一样的藤蔓,屋檐的上头看不到柏树枝干。影堂里的香火长久地延续着,应该是前来礼拜的人很多。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张籍生活在唐朝,当时佛教盛行,寺庙众多。此诗可能是诗人在游览弱柏院僧影堂时有感而发,通过对影堂周边景象及香火情况的描写,表达某种情感。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弱柏院僧影堂周围的景象,“弱柏倒垂如线蔓,檐头不见有枝柯”,通过对柔弱柏树倒垂形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寂寥的氛围,暗示影堂可能少有人打理或年代久远。后两句“影堂香火长相续,应得人来礼拜多”,则与前两句形成反差,虽然环境显得有些冷落,但影堂里的香火却长久不断,说明来此礼拜的人很多,体现出影堂所供奉对象的受人尊崇。整首诗以景衬情,表达了对影堂所蕴含的宗教或精神力量的一种感慨。
张籍是唐代诗人,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晓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描写、对比等手法,如以弱柏的冷落之景与影堂香火旺盛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这首诗先从视觉角度描绘影堂周围的环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略带沧桑的氛围。接着从香火的延续这一细节,揭示出影堂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意义。它不仅是对影堂的一种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对于理解唐代的宗教文化和诗歌创作风格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