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答元八遗纱帽》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张籍浏览量:86

黑纱方帽君边得,称对山前坐竹床。

唯恐被人偷剪样,不曾闲戴出书堂。

《答元八遗纱帽》拼音版
yuán shā mào
[ [ táng cháo ] ] zhāng
hēi shā fāng mào jun1 biān , , chēng duì shān qián zuò zhú chuáng       
wéi kǒng bèi rén tōu jiǎn yàng , , céng xián dài chū shū táng
答元八遗纱帽古诗译文

这黑色纱质的方帽是从你那里得到的,它正适合我坐在山前的竹床上。我只担心被别人偷偷剪去帽样仿造,所以不曾随意戴着走出书堂。

答元八遗纱帽古诗注解
  • 元八:元宗简,排行第八,是张籍的朋友。
  • 遗(wèi):赠送。
  • 称(chèn)对:相称、相配。
答元八遗纱帽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籍收到好友元八赠送的纱帽后所作。友人相赠,让张籍有感而发,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对纱帽的喜爱与珍视。

答元八遗纱帽古诗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首句点明纱帽的来源,接着写纱帽与自己坐在山前竹床的场景很相称,体现出诗人对这顶纱帽的喜爱。后两句“唯恐被人偷剪样,不曾闲戴出书堂”,以一种幽默且夸张的表达,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纱帽的珍视,甚至担心被人仿造,所以都不敢轻易戴出书堂。从侧面也反映出友人之间情谊的珍贵。

答元八遗纱帽知识点

张籍是唐代诗人,擅长乐府诗,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晓畅。在这首诗中,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相互赠物的社交习俗,也让我们看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物品的珍视态度。

答元八遗纱帽讲解

这首诗以生活中友人赠纱帽这一平常小事入诗,却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纱帽的喜爱和珍视,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平实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温馨、亲切的氛围。同时,“唯恐被人偷剪样”这一细节描写,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作者张籍介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相关作品

短歌行

青天荡荡高且虚,上有白日无根株。

流光暂出还入地,催我少年不须臾。

与君相逢不寂寞,衰老不复如今乐。

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万年。

感春

远客悠悠任病身,谢家池上又逢春。

明年各自东西去,此地看花是别人。

胡芦沼

曲沼春流满,新蒲映野鹅。

闲斋朝饭后,拄杖绕行多。

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

横吹曲辞·望行人

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

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

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

独闭青楼暮,烟深鸟雀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