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和长安郭明府与友人县中会饮》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张籍浏览量:93

一尊清酒两人同,好在街西水县中。

自恨病身相去远,此时闲坐对秋风。

《和长安郭明府与友人县中会饮》拼音版
zhǎng ān guō míng yǒu rén xiàn zhōng huì yǐn
[ [ táng cháo ] ] zhāng
zūn qīng jiǔ liǎng rén tóng , , hǎo zài jiē 西 shuǐ xiàn zhōng       
hèn bìng shēn xiàng yuǎn , , shí xián zuò duì qiū fēng
和长安郭明府与友人县中会饮古诗译文

一杯清酒,两人一同分享,这美好的场景发生在街西的水县之中。只恨我这生病的身体,与你们相距甚远,此时只能闲坐在这里,独自面对着秋风。

和长安郭明府与友人县中会饮古诗注解
  • 一尊清酒:一杯清酒。尊,同“樽”,酒杯。
  • 好在:表示赞赏、羡慕,这里有“美好地处于”之意。
  • 街西水县:指郭明府任职的县,具体地点不详。
  • 自恨:自己遗憾。
  • 病身:生病的身体。
和长安郭明府与友人县中会饮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年份不详。张籍与长安郭明府是友人,当郭明府与友人在县中会饮时,张籍因自身病体无法参与,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唐朝,文人之间相互唱和、聚会饮酒是常见的社交活动,张籍虽未能亲临,但通过诗歌传达了对友人相聚的关注与自身的遗憾。

和长安郭明府与友人县中会饮古诗赏析

诗的首句“一尊清酒两人同”,简洁地勾勒出友人相聚对饮的温馨场景,一杯清酒,两人共饮,尽显情谊。“好在街西水县中”,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相聚之地的向往,以及对这份相聚的美好肯定。后两句笔锋一转,“自恨病身相去远”,直接抒发了自己因生病无法参与聚会的遗憾之情,这种遗憾在“此时闲坐对秋风”的烘托下更显深沉。秋风萧瑟,诗人独自闲坐,更添孤寂之感,与友人相聚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惆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诗人的遗憾与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

和长安郭明府与友人县中会饮知识点

1.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平易自然,对后世新乐府运动有一定影响。

2. “和诗”是古代文人之间的一种诗歌创作形式,即按照他人诗作的体裁、韵脚等进行创作,以表达回应或交流。

3.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友人相聚的热闹与诗人独自闲坐的孤寂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和长安郭明府与友人县中会饮讲解

这首诗以友人县中会饮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开头描绘出友人相聚的惬意画面,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和谐与美好。然而,诗人笔锋陡转,提到自己因生病不能前往,这种转折使得情感更加跌宕起伏。“闲坐对秋风”这一画面极具感染力,秋风往往象征着凄凉、孤寂,诗人独坐其中,不仅身体上承受着病痛,心灵上也因无法与友人相聚而倍感孤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领略到诗人运用简单的文字营造出深刻意境的高超技巧。

作者张籍介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相关作品

短歌行

青天荡荡高且虚,上有白日无根株。

流光暂出还入地,催我少年不须臾。

与君相逢不寂寞,衰老不复如今乐。

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万年。

感春

远客悠悠任病身,谢家池上又逢春。

明年各自东西去,此地看花是别人。

胡芦沼

曲沼春流满,新蒲映野鹅。

闲斋朝饭后,拄杖绕行多。

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

横吹曲辞·望行人

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

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

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

独闭青楼暮,烟深鸟雀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