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上的客人最终都离去了,小园里的落花纷纷乱飞。花影参差错落接连着曲折的小路,花片飘飘扬扬远送着西斜的余晖。我肝肠寸断却不忍把落花扫去,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仍然要回去。花儿将一片芳心全都付给了春天,到如今得到的只是泪湿沾衣。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有不同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是李商隐于幕府中送别友人后,看到落花飘零之景有感而发;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诗人借落花之景,抒发自己身世之感。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抱负难展,这首诗或许是他在人生困境中对自身命运的喟叹。
这首诗描绘了落花纷飞的暮春之景,意境凄美。首联“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以高阁上客人离去和小园里落花乱飞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落寞、孤寂的氛围。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进一步描写落花的姿态,花影连接着曲折的小路,花片随着西斜的余晖飘向远方,画面富有动态感,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诗人不忍扫去落花,望眼欲穿盼着春天归来,将自己的惜花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借花的“芳心”向春而尽,只换来泪湿沾衣,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年华虚度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真挚。整首诗移情于物,借景抒情,将落花之景与诗人的身世之感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其诗歌以意境朦胧、情感细腻、用典精巧著称。
2.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落花之景,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人生感慨。
3. “芳心”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女子的情怀或美好的事物。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它描绘了一幅落花凋零的画面。高阁上客人离去,小园里落花纷飞,这一景象给人一种人去楼空、繁华不再的感觉。诗人眼中的落花,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呈现,更是自己命运的象征。他不忍扫去落花,是因为落花就像他自己,在时光的流转中逐渐消逝。而“眼穿仍欲归”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但现实却总是让他失望。尾联中,花的“芳心”向春而尽,最终只换来泪湿沾衣,这与诗人一生的遭遇相似,他虽有远大的抱负和才华,但却始终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只能在落寞中感慨人生。从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落花的描写中,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皇包世度。
玉壶渭水笑清潭,凿天不到牵牛处。
骐驎踏云天马狞,牛山撼碎珊瑚声。
秋娥点滴不成泪,十二玉楼无故钉。
推烟唾月抛千里,十番红桐一行死。
白杨别屋鬼迷人,空留暗记如蚕纸。
日暮向风牵短丝,血凝血散今谁是。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
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剩结茱萸枝,多擘秋莲的。
独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
蛮丝系条脱,妍眼和香屑。
寿宫不惜铸南人,柔肠早被秋眸割。
清澄有馀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
不知瘦骨类冰井,更许夜帘通晓霜。
土花漠漠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