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江边路,烟霞若有期。
寺贫无利施,僧老足慈悲。
薜荔侵禅窟,虾蟆占浴池。
闲游殊未遍,即是下山时。
秋色江边路,烟霞若有期。
寺贫无利施,僧老足慈悲。
薜荔侵禅窟,虾蟆占浴池。
闲游殊未遍,即是下山时。
秋天时节漫步在江边的小路上,那如烟似霞的美景仿佛在与我相约。这座山寺贫困,没有什么财物布施,而寺中的老僧却充满了慈悲之心。薜荔这种植物渐渐蔓延到了禅窟之中,蛤蟆占据了寺中的浴池。我闲适地游览,还没游遍这山寺,却已经到了下山的时候。
张籍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并不顺遂。他可能在游览襄阳山寺时,借景抒情,通过对山寺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当时社会可能存在着一些动荡或者他个人遭遇了一些挫折,使得他在山寺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这首诗描绘了襄阳山寺清幽、古朴且略带荒凉的景象。首联“秋色江边路,烟霞若有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妙的氛围,诗人与自然仿佛有了一种默契的约定。颔联“寺贫无利施,僧老足慈悲”,以寺的贫困与僧人的慈悲形成对比,突出了僧人精神的高尚。颈联“薜荔侵禅窟,蛤蟆占浴池”,生动地描绘了山寺的荒芜,从侧面反映出山寺的冷清。尾联“闲游殊未遍,即是下山时”,则流露出诗人的遗憾之情,未能尽情游览山寺,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风格质朴自然。本诗运用了对比、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如颔联的对比,以及全诗通过对山寺景色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同时,诗中还体现了唐代佛教文化的影响,山寺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这首诗以诗人游襄阳山寺为线索,展现了山寺的独特风貌。在理解诗歌时,我们可以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入手,逐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首联的景色描写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喜爱。颔联通过对寺和僧的描写,引发我们对精神追求和物质财富的思考。颈联的细节描写,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山寺的破败。尾联则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留恋与不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和当时的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