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
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
蠹节莓苔老,烧痕霹雳新。
若当江浦上,行客祭为神。
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
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
蠹节莓苔老,烧痕霹雳新。
若当江浦上,行客祭为神。
古老的树木枝条稀少,它干枯已经历经了好几个春天。裸露的树根可以用来拴马,中空的树干一定能藏下一个人。虫蛀的树节上莓苔已经长得很老,被霹雳烧焦的痕迹还很新鲜。如果这棵树生长在江边的渡口上,过往的行人会把它当作神来祭祀。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不过张籍生活在唐朝,当时社会文化繁荣,诗歌创作氛围浓厚。他可能在游历途中看到了一棵古老的树木,被其沧桑的外观和独特的形态所触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通过对古树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树历经沧桑的形象。首联“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直接点明古树的古老和枯萎,引发读者对其岁月的遐想。颔联“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以奇特的想象,通过“系马”和“藏人”的描写,进一步突出古树的粗壮和中空,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颈联“蠹节莓苔老,烧痕霹雳新”,从细节入手,描写了虫蛀的树节、古老的莓苔和新鲜的烧痕,表现出古树所经历的风雨和磨难。尾联“若当江浦上,行客祭为神”,则通过假设,将古树置于江边渡口的场景中,赋予了古树一种神秘的色彩,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古老事物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却生动地刻画了古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沧桑的感慨。
1.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通俗自然。
2. 古诗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枝柯少、露根、空腹等)、细节描写(蠹节莓苔老、烧痕霹雳新)和想象(若当江浦上,行客祭为神)。
3. 这首诗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古老事物的敬畏之情。
这首《古树》是张籍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古树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古树的外在形态,更传达了一种对岁月流逝和生命沧桑的感慨。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掌握诗中的字词解释;其次,体会诗人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感受诗歌的生动形象;最后,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中,更好地领略诗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