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
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
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
独倚青楼暮,烟深鸟雀稀。
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
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
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
独倚青楼暮,烟深鸟雀稀。
秋风在窗外吹起,迁徙的大雁朝着南方飞去。每天都出门眺望,看到家家户户出行在外的人都归来了。却没有机会见到边境的使者,只能白白地等待着给远方的人寄送御寒的衣物。独自倚靠在青楼之上直到傍晚,烟雾弥漫,鸟雀也变得稀少了。
唐朝时期,边境战事频繁,许多男子被征调去戍守边疆。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一位女子盼归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愁。
此诗以景开篇,“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描绘出一幅秋景图,秋风萧瑟、大雁南飞,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哀伤的基调。“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通过“日日”强调女子盼望行人归来的急切与执着,而“家家行客归”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女子的孤独和失望。“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无奈,她想给远方的人送寒衣,却连传递消息的使者都见不到,只能徒劳地等待。最后“独倚青楼暮,烟深鸟雀稀”,以景结情,女子独自倚靠在楼上直到傍晚,周围烟雾弥漫、鸟雀稀少,更增添了一种落寞和凄凉的感觉。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盼归女子的形象。
1. 张籍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2. 古诗中常常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如本诗开篇的秋景描写,通过秋风、旅雁等意象来烘托情感。
3. 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家家行客归”与女子所盼之人未归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这首诗围绕着“望”字展开,女子的盼望贯穿始终。从自然环境的描写到生活场景的刻画,再到内心情绪的抒发,层次分明。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把握,以及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同时,了解唐朝的社会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所反映的主题,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