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别鹤》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张籍浏览量:112

双鹤出云谿,分飞各自迷。

空巢在松顶,折羽落红泥。

寻水终不饮,逢林亦未栖。

别离应易老,万里雨凄凄。

《别鹤》拼音版
bié
[ [ táng cháo ] ] zhāng
shuāng chū yún 谿 , , fèn fēi       
kōng cháo zài sōng dǐng , , shé luò hóng       
xún shuǐ zhōng yǐn , , féng lín wèi       
bié yīng lǎo , , wàn
别鹤古诗译文

一对仙鹤从云雾缭绕的山溪中飞出,各自纷飞后便迷失了方向。空荡荡的鸟巢还在松树的顶端,折断的羽毛飘落进了红色的泥土里。它们寻找水源却始终不喝水,遇到树林也不曾栖息。这一别想必容易使人衰老,在万里的凄风苦雨中。

别鹤古诗注解
  • 云谿:云雾缭绕的山溪。
  • 分飞:各自纷飞。
  • 折羽:折断的羽毛。
别鹤创作背景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可能是诗人看到双鹤分离的场景,由此联想到人生中的离别,进而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在唐朝,离别是文人墨客常常抒发情感的主题,张籍或许也借此表达自己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别鹤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双鹤分飞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开篇“双鹤出云谿,分飞各自迷”,描绘出双鹤原本一同生活在宁静的山溪,却不得不分离且迷失方向的情景,暗示了离别的无奈。“空巢在松顶,折羽落红泥”通过描写空巢和折羽,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寻水终不饮,逢林亦未栖”则表现出双鹤在分离后的痛苦和迷茫,它们无心饮食和栖息。最后“别离应易老,万里雨凄凄”点明主题,直接抒发了离别容易使人衰老的感慨,以“万里雨凄凄”的景象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整首诗借物抒情,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别鹤知识点

1. 张籍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风格平易自然。

2. 诗中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双鹤的分离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3. 唐朝诗歌中常常以离别为主题,许多诗人都有相关的佳作。

别鹤讲解

这首《别鹤》是一首非常动人的离别诗。诗人巧妙地选取了双鹤分飞这一独特的视角,将自己对离别之情的感悟融入其中。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双鹤分离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中间两句通过对空巢和折羽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凄凉之感。后两句则着重表现了双鹤在分离后的痛苦和迷茫,以及诗人对离别易使人衰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以及他对生活中离别场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作者张籍介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相关作品

短歌行

青天荡荡高且虚,上有白日无根株。

流光暂出还入地,催我少年不须臾。

与君相逢不寂寞,衰老不复如今乐。

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万年。

感春

远客悠悠任病身,谢家池上又逢春。

明年各自东西去,此地看花是别人。

胡芦沼

曲沼春流满,新蒲映野鹅。

闲斋朝饭后,拄杖绕行多。

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

横吹曲辞·望行人

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

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

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

独闭青楼暮,烟深鸟雀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