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瞿唐怀古》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浏览量:234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

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

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瞿唐怀古》拼音版
táng huái 怀
[ [ táng cháo ] ]
西 nán wàn zhù , , qíng liǎng kāi       
shān gēn liè , , jiāng cóng yuè lái       
xuē chéng dāng bái , , kōng yǐn yáng tái       
shū záo gōng suī měi , , táo jun1 zāi
瞿唐怀古注解

  ①瞿唐:亦作“瞿塘”“瞿塘峡”,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全长八公里。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
  ②壑(hè):沟壑。
  ③勍(qíng)敌:强敌。
  ④山根:山麓。
  ⑤月窟(kū):比喻极西之地。梁简文帝萧纲《大法颂》:“西瑜月窟,东渐扶桑。”
  ⑥白帝:指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
  ⑦空曲:空山曲阿。阳台:巫山神女所居之地。
  ⑧陶钧:制陶器所用的旋盘,比喻大自然造物者。

瞿唐怀古译文

  由西南面来的数不清支流的江水,一齐注入了瞿塘峡。江岸两侧悬崖对峙。
  大地从山根处裂开,形成峡中的河谷,大江从遥远的地方奔流而来。
  刀削似的绝壁对着白帝城,幽深的群峰中隐藏着神女居住的阳台。
  大禹凿通江河,疏导洪水的功劳虽大,可更了不起的是大自然的威力。

瞿唐怀古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后期入蜀的杜甫,先后在成都、梓州寓居五、六年之久,此后即携家东下,途经云安时,因病滞留半年。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夏初移居夔州,这首诗应是杜甫初到夔州时所作。当时的夔州在今奉节县东,与白帝城相接连,位于瞿塘峡口附近。杜甫来到这里,览胜怀古而写下了这首诗。

瞿唐怀古赏析

  首联开头只用了一句“千崖万壑注”,就写尽了长江丰富的源头。诗人就长江沿途单在四川境内就接纳了大凌河、岷江、涪江、嘉陵江等水系,形成浩浩荡荡的大江,直奔三峡而来的壮丽景象,基本上一跃而过。第二句“勍敌两岸开”,已大笔写瞿塘峡的形势。万壑”下有“注”字,则其为水不言自明,联系题中“瞿唐”及下句中“两崖”,则“注”为注入长江,亦不言自明。“两崖开”,意味着原为一山而开裂成两崖。两崖对峙,努如两军对垒,相持不下。这里运用拟人化手法,一词得力,全句皆活。
  颔联两句分承首联两句,系上下句交错分承:“地与山根裂”紧承前联下句,使得“两崖开”顿增声势,地裂则下陷为河床;“山根”附着于地,与地同时而裂。“地与山根裂”,两岸峭壁千仞,从山根就开始裂;“江从月窟来”,写涛天白浪卷进幽暗的峡谷时,银光一片,无疑是从月窟中来,想象奇妙,不露痕迹。
  颈联是向上望远处看开始写古迹。两崖陡峭如“削成”,“空曲隐阳台”,“空”言其空寂。阳台是巫山神女和楚于幽会欢乐的地方,虽说云遮雾障看不见,但肯定在那远方空旷的山坳里。这是轻灵的写,着力不多,韵味不少。
  尾联重点咏怀古迹。杜甫全推开瞿塘峡内的景物,把注意力引到曾经领着人民治水的大禹王和造物主身上了。相传三峡原来不是这般模样,前面阻挡着乱七八糟的山丘和乱石。弄得洪水横流,人民苦不堪言,是禹王领着他们扁担、簸箕疏凿开导,才把洪水引入三峡的。这样的功德,人民长远怀念他是理所应当的。但比起天地造物主的力量来,那就太渺小了。陶钧本是制陶的机械,比人力快多倍。而造物主造化钟神秀,不知不觉中就把三峡如此奇迹创造出来了。上句赞美夏禹“疏凿”之功,下句更称叹造物者“陶钧”之力,这意味着人功是在天力的基础上完成的。在生产水平尚处于非常低下的上古时代,这个认识有一定的道理。
  这首诗描写瞿塘峡雄伟壮观的景色。上四句写瞿塘峡两崖对峙,总摄西南万壑。下四句虽是怀古,然笔下有削成之势、空曲之处的描写,又有疏凿之功、陶钧之力的赞美,仍然有咏物状景的描摹抒写。杜甫写风景,寓人事,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瞿唐怀古名家点评

  明代王嗣奭《杜臆》:怀古亦怀禹也,人但知“疏凿”之功,而不知其“陶钧”之力。末二句,即发明前章之意。按《总志》:白帝山,府治东五里,峡中视之,孤特甚峭。故以华山之削成者比之,阳台山在府治北,高百丈,令瞿塘隐于空曲中也。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上四,瞿塘之景。下四,怀古之意。凿山本以通水,故山水并起。“山裂”,承“崖开”。“江来”,承“壑注”。黄注:三言峡之隘,四言源之长,五言壁之峭,六言崖之深,相传皆禹功所疏凿者。其实瞿塘天险,盖出于造化神力也。山附于地,山裂乃地势使然,必地与山以裂,而后江水得从此来。黄氏说“与”字,含下“陶钧”意,独有解会。高与白帝相当,空处藏隐阳台,以阳台配白帝,亦暗指神女。天然对仗。黄生曰:此诗奇险之句,亦若假凿于五丁者。又曰:“疏凿控三巴”,专归功于神禹也。“疏凿功虽美”,兼归功于造物也。盖题属怀古,不敢忘禹之迹,而险由天造,亦不可没天之工,结以咏叹出之,倍有神致。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上四造句皆缒深壑险而出。下虽怀古,实则皆状其深险也结联抑禹功而扬造物,非不足于禹,特震于其势而然耳。“地与”之“与”,黄生作“授与”意解,极有会。

作者杜甫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相关作品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轗轲,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舟前小鹅儿(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官池即房公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

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舟泛洞庭(一作过洞庭湖)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

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

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