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夏日谒智远禅师》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孟郊浏览量:119

吾师当几祖,说法云无空。

禅心三界外,宴坐天地中。

院静鬼神去,身与草木同。

因知护王国,满钵盛毒龙。

抖擞尘埃衣,谒师见真宗。

何必千万劫,瞬息去樊笼。

盛夏火为日,一堂十月风。

不得为弟子,名姓挂儒宫。

《夏日谒智远禅师》拼音版
xià zhì yuǎn chán shī
[ [ táng cháo ] ] mèng jiāo
shī dāng , , shuō yún kōng       
chán xīn sān jiè wài , , yàn zuò tiān zhōng       
yuàn jìng guǐ shén , , shēn cǎo tóng       
yīn zhī wáng guó , , mǎn shèng lóng       
dǒu sǒu chén āi , , shī jiàn zhēn zōng       
qiān wàn jié , , shùn fán lóng       
shèng xià huǒ wéi , , táng shí yuè fēng       
wéi , , míng xìng guà gōng
夏日谒智远禅师古诗译文

我的老师智远禅师不知是第几代祖师,他说法透彻,认为世间万物并非空无。其禅心超脱于三界之外,安然静坐于天地之间。禅院宁静,连鬼神都离去,他的身心仿佛与草木融为一体。由此可知他护持着国家,那钵盂中好似盛着毒龙一般有着非凡的力量。我抖落沾染尘埃的衣衫,前来拜见老师以领悟真正的佛法。何必经历千万劫的修行,瞬间便可摆脱世俗的牢笼。盛夏时节烈日似火,而禅堂内却如十月般凉爽。可惜我不能成为禅师的弟子,因为我的名字还挂在儒门。

夏日谒智远禅师古诗注解
  • 几祖:禅宗传法有祖师相承,此处问智远禅师是第几代祖师。
  • 说法云无空:说法指讲经说法,云无空即认为世间并非空无,是一种对佛法的见解。
  • 禅心:指清静寂定的心境。
  • 三界:佛教术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
  • 宴坐:安坐、静坐。
  • 毒龙:在佛教中,毒龙常象征着烦恼、邪念等,这里指禅师有降伏烦恼的能力。
  • 抖擞:抖动、振动。
  • 真宗:指佛法的真谛。
  • 樊笼:比喻尘世的束缚。
  • 儒宫:指儒门、学府。
夏日谒智远禅师创作背景

孟郊一生仕途不顺,生活贫困,却始终保持着对人生和学问的执着追求。他对佛教思想有一定的兴趣和接触。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在夏日拜访智远禅师之时,在与禅师的交流中,他感受到了禅意的熏陶,从而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感悟和对禅师的敬意。

夏日谒智远禅师古诗赏析

诗的开篇便对智远禅师的身份和佛法造诣进行了探寻,“说法云无空”体现出禅师对佛法独特的见解。“禅心三界外,宴坐天地中”描绘出禅师超凡脱俗的境界,其禅心超越三界,静坐于天地之间,凸显出一种宏大的气魄。“院静鬼神去,身与草木同”进一步渲染禅院的宁静和禅师与自然相融的状态。“满钵盛毒龙”以形象的比喻展现出禅师降伏烦恼的能力和对佛法的护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真谛的渴望,认为不必经历漫长的修行,瞬间就能摆脱世俗的束缚。“盛夏火为日,一堂十月风”通过对比,突出禅堂内的清凉宁静,也暗示了禅意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清凉。最后诗人因自己名挂儒宫而不能成为禅师的弟子,流露出一丝遗憾。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禅师的敬仰之情。

夏日谒智远禅师知识点

1. 孟郊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不幸遭遇,风格古朴深沉。

2.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强调心性的觉悟和顿悟成佛。

3. 古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满钵盛毒龙”)、对比(如“盛夏火为日,一堂十月风”)等修辞手法。

夏日谒智远禅师讲解

这首诗以诗人拜访智远禅师为线索,展现了禅师高深的佛法境界和禅院宁静的氛围。诗中多处运用佛教术语,如“禅心”“三界”“毒龙”等,体现了佛教思想对诗人的影响。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在与禅师的接触中,感受到了佛法的魅力,渴望摆脱世俗的困扰,追求心灵的解脱。然而,由于自身的身份(名挂儒宫),他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法修行中,这种矛盾的心情在诗的结尾处得以体现。整首诗不仅是对禅师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精神寄托的寻求。

作者孟郊介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相关作品

看花

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

温柔一同女,红笑笑不休。

月娥双双下,楚艳枝枝浮。

洞里逢仙人,绰约青宵游。

芍药谁为婿,人人不敢来。

唯应待诗老,日日殷勤开。

玉立无气力,春凝且裴徊。

将何谢青春,痛饮一百杯。

芍药吹欲尽,无奈晓风何。

余花欲谁待,唯待谏郎过。

谏郎不事俗,黄金买高歌。

高歌夜更清,花意晚更多。

饮之不见底,醉倒深红波。

红波荡谏心,谏心终无它。

独游终难醉,挈榼徒经过。

问花不解语,劝得酒无多。

三年此村落,春色入心悲。

料得一孀妇,经时独泪垂。

感怀

孟冬阴气交,两河正屯兵。

烟尘相驰突,烽火日夜惊。

太行险阻高,挽粟输连营。

奈何操弧者,不使枭巢倾。

犹闻汉北儿,怙乱谋纵横。

擅摇干戈柄,呼叫豺狼声。

白日临尔躯,胡为丧丹诚。

岂无感激士,以致天下平。

登高望寒原,黄云郁峥嵘。

坐驰悲风暮,叹息空沾缨。

感怀·零

秋气悲万物,惊风振长道。

登高有所思,寒雨伤百草。

平生有亲爱,零落不相保。

五情今已伤,安得自能老。

晨登洛阳坂,目极天茫茫。

群物归大化,六龙颓西荒。

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

饥年无遗粟,众鸟去空场。

路傍谁家子,白首离故乡。

含酸望松柏,仰面诉穹苍。

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

徘徊不能寐,耿耿含酸辛。

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四时互迁移,万物何时春。

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

长安佳丽地,宫月生蛾眉。

阴气凝万里,坐看芳草衰。

玉堂有玄鸟,亦以从此辞。

伤哉志士叹,故国多迟迟。

深宫岂无乐,扰扰复何为。

朝见名与利,莫还生是非。

姜牙佐周武,世业永巍巍。

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

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羲和驻其轮,四海借馀晖。

极目何萧索,惊风正离披。

鸱鸮鸣高树,众鸟相因依。

东方有一士,岁暮常苦饥。

主人数相问,脉脉今何为。

贫贱亦有乐,且愿掩柴扉。

火云流素月,三五何明明。

光曜侵白日,贤愚迷至精。

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

常恐今已没,须臾还复生。

河梁暮相遇,草草不复言。

汉家正离乱,王粲别荆蛮。

野泽何萧条,悲风振空山。

举头是星辰,念我何时还。

亲爱久别散,形神各离迁。

未为生死诀,长在心目间。

有鸟东西来,哀鸣过我前。

愿飞浮云外,饮啄见青天。

感兴

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荣。

独有失意人,恍然无力行。

昔为连理枝,今为断弦声。

连理时所重,断弦今所轻。

吾欲进孤舟,三峡水不平。

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

万物根一气,如何互相倾。

横吹曲辞·长安道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

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

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

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