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欲,春日偏能惹恨长。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欲,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气飘得远远都是。(可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
此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若曰春风能吹愁,则春日更能惹恨,如此翻进一层,诗的韵味就显得特别深厚。
这首诗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景象,然而在这样美好的春光中,诗人却满怀愁绪,通过乐景与哀情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愁恨。
整首诗以景起笔,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春景图。草色青青、柳色鹅黄、桃花烂漫、李花飘香,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构成了一幅明媚的春光图。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美好的春光中,反而在这看似美好的景象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愁绪和怨恨。“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诗人埋怨东风不能吹散他的愁绪,春日反而更增添了他的怨恨。这种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首诗也让我们明白,有时候,外界的美好并不能驱散内心的阴霾,真正的快乐和安宁来自于内心的平静。
胡羯乱中夏,銮舆忽南巡。
衣冠陷戎寇,狼狈随风尘。
豳公秉大节,临难不顾身。
激昂白刃前,溅血下沾巾。
尚书抱忠义,历险披荆榛。
扈从出剑门,登翼岷江滨。
时望挹侍郎,公才标缙绅。
亭亭昆山玉,皎皎无缁磷。
顾惟乏经济,扞牧陪从臣。
永愿雪会稽,仗剑清咸秦。
太皇时内禅,神器付嗣君。
新命集旧邦,至德被远人。
捧册自南服,奉诏趋北军。
觐谒心载驰,违离难重陈。
策马出蜀山,畏途上缘云。
饮啄丛箐间,栖息虎豹群。
崎岖凌危栈,惴栗惊心神。
峭壁上嶔岑,大江下沄沄。
皇风扇八极,异类怀深仁。
元凶诱黠虏,肘腋生妖氛。
明主信英武,威声赫四邻。
誓师自朔方,旗帜何缤纷。
铁骑照白日,旄头拂秋旻。
将来荡沧溟,宁止蹴昆仑。
古来有屯难,否泰长相因。
夏康缵禹绩,代祖复汉勋。
于役各勤王,驱驰拱紫宸。
岂惟太公望,往昔逢周文。
谁谓三杰才,功业独殊伦。
感此慰行迈,无为歌苦辛。
国之重镇惟幽都,东威九夷制北胡。
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前临滹沱后沮水,崇山沃野亘千里。
昔时燕王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
倏忽兴王定蓟丘,汉家又以封王侯。
萧条魏晋为横流,鲜卑窃据朝五州。
我唐区夏馀十纪,军容武备赫万祀。
彤弓黄钺授元帅,垦耕大漠为内地。
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
千营万队连旌旗,望之如火忽雷驰。
匈奴慑窜穷发北,大荒万里无尘飞。
隋家昔为天下宰,穷兵黩武征辽海。
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
六军将士皆死尽,战马空鞍归故营。
时迁道革天下平,白环入贡沧海清。
自有农夫已高枕,无劳校尉重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