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我的心曾与你同乘木兰舟,一直随你到天南潮水的尽头。你翻越五岭寄来的诗篇到达了华岳,你出蓝田关的书信越过了泷水流来。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残云遮断,海水浸到城根老树尽显秋意。但愿一夜狂风把瘴气烟霭全部卷走,明月初升照亮浪西楼头。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 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远在北方的贾岛得知好友韩愈的遭遇后,对他深表同情,于是写下这首诗寄给在潮州的韩愈,以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和慰藉。
首联“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诗人想象自己的心随友人的船一直到了潮州,生动地表现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此心”点明情感,“木兰舟”增添了浪漫色彩,“天南潮水头”则强调了潮州的遥远。
颔联“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写收到韩愈从远方寄来的诗篇和书信,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隔岭”“出关”表明路途遥远且艰难,而书信的传递更显友情的珍贵。
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描绘了潮州的险恶环境。山峰险峻,驿路高悬,残云隔断,海水浸城,老树含秋,这些景象既写出了潮州的偏远荒凉,也暗示了韩愈被贬后的艰难处境。
尾联“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诗人寄希望于一夜狂风将瘴气全部卷走,明月照亮浪西楼,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摆脱困境,迎来光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通过想象、写景等手法,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同情,又展现了对友人的美好期盼。
1. 文学体裁: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格律严谨。
2. 修辞手法:运用了想象(如首联想象心随友人到潮州)、借景抒情(如颈联借潮州的险恶环境抒发对友人的同情)等修辞手法。
3. 贾岛诗歌风格:贾岛的诗歌以清奇僻苦著称,注重字句的锤炼。此诗在表达情感上真挚深沉,同时在写景方面也体现了他对意象的精心选择。
4. 文化常识:“木兰舟”在古代文学中常作为船的美称;“瘴烟”是南方地区特有的自然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常与偏远、恶劣的环境相关联。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贾岛的《寄韩潮州愈》。这首诗是贾岛得知好友韩愈被贬潮州后写给他的,里面充满了对韩愈的牵挂和祝福。
诗的第一句“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贾岛说自己的心跟着韩愈的船一直到了潮州。这说明他心里一直惦记着韩愈,很担心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心都跟着走了,那感情得多深啊。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韩愈给贾岛寄来了诗和信,贾岛收到的时候肯定特别开心。“隔岭”“出关”说明路很远,但是他们的友情没有因为距离而变淡。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这两句描写了潮州的样子。山峰很高,驿路很险,海水都浸到城根了,老树也显得很凄凉。这其实是在说韩愈在潮州的日子不好过,环境很恶劣。
最后“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贾岛希望一阵风把那些瘴气都吹走,然后月亮照亮浪西楼。这是他对韩愈的祝福,希望他能快点好起来,生活能变得好一些。
从这首诗里,我们能看到贾岛和韩愈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我们也能学到,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像贾岛一样,关心他们,给他们鼓励。希望同学们也能珍惜身边的朋友。
寒月破东北,贾生立西南。
西南立倚何,立倚青青杉。
近月有数星,星名未详谙。
但爱杉倚月,我倚杉为三。
月乃不上杉,上杉难相参。
眙愕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目常有热疾,久视无烦炎。
以手扪衣裳,零露已濡沾。
久立双足冻,时向股髀淹。
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粘。
他人应已睡,转喜此景恬。
此景亦胡及,而我苦淫耽。
无异市井人,见金不知廉。
不知此夜中,几人同无厌。
待得上顶看,未拟归枕函。
强步望寝斋,步步情不堪。
步到竹丛西,东望如隔帘。
却坐竹丛外,清思刮幽潜。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