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我客居并州已经有十年之久了,日夜都怀着归家之心思念着咸阳。可没想到又无缘无故地渡过了桑乾河,此时回头眺望,竟觉得并州已经成了我的故乡。
贾岛一生漂泊,早年曾在并州居住了十年。在这十年间,他一直思念着故乡咸阳。然而,之后他又不得不离开并州,渡过桑乾河继续远行。在渡过桑乾河后,他回首并州,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于是创作了这首《渡桑乾》,以表达自己对故乡和客居之地的复杂情感。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开篇点明诗人客居并州的时间之长,“十霜”强调了岁月的流逝。而“归心日夜忆咸阳”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咸阳的日夜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在十年的时间里不断积累,愈发浓烈。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诗人本怀着归乡的急切心情,却又无缘无故地渡过桑乾河继续远行。此时,当他回头眺望并州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对这个客居了十年的地方产生了深深的眷恋,甚至将它当作了故乡。这种情感的转变,既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难以实现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在长期的漂泊中对新环境的一种适应和情感上的依赖。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诗人情感的微妙变化,深刻地反映了游子在异乡漂泊的复杂心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文学体裁:这首诗属于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短小精悍,意境深远。
2. 修辞手法:运用了直接抒情(如“归心日夜忆咸阳”)的手法,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 贾岛诗歌风格:贾岛以“苦吟”著称,其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注重词句的锤炼。这首诗虽然语言质朴,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体现了他诗歌的特色。
4. 文化常识:“霜”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代指年,这是一种常见的借代手法;“咸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都城,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与故乡、家国等概念相联系。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贾岛的《渡桑乾》。这首诗写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复杂心情。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贾岛在并州客居了十年,这十年里,他每天都想着自己的故乡咸阳。十年的时间很长,他对故乡的思念也越来越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外面待了这么久,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家,那种感觉一定很难受。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本来贾岛可能想着要回家了,可是却又不得不渡过桑乾河继续往前走。当他回头看并州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对这个地方有了感情,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故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年,这里有他的回忆,虽然他一直想回咸阳,但是在离开的时候,又舍不得并州了。
从这首诗里,我们能体会到贾岛作为一个游子的无奈和迷茫。他既思念故乡,又对客居之地产生了感情。这也让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到一个新的环境里。时间久了,我们可能会对新的地方有感情,但是心里还是会想着自己的家。希望同学们能从这首诗中理解到诗人的情感,也能珍惜自己的家乡和现在生活的地方。
寒月破东北,贾生立西南。
西南立倚何,立倚青青杉。
近月有数星,星名未详谙。
但爱杉倚月,我倚杉为三。
月乃不上杉,上杉难相参。
眙愕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目常有热疾,久视无烦炎。
以手扪衣裳,零露已濡沾。
久立双足冻,时向股髀淹。
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粘。
他人应已睡,转喜此景恬。
此景亦胡及,而我苦淫耽。
无异市井人,见金不知廉。
不知此夜中,几人同无厌。
待得上顶看,未拟归枕函。
强步望寝斋,步步情不堪。
步到竹丛西,东望如隔帘。
却坐竹丛外,清思刮幽潜。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