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乡音虽然没有改变,但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斑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客人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回乡偶书》共两首,此为第一首。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以简洁而平淡的语言,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少小”与“老大”形成鲜明对比,感叹时光匆匆,人生易逝。“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未改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深深眷恋,而鬓毛已衰则突出了岁月的无情。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儿童的角度来写,充满了生活情趣。儿童的天真无邪与诗人的沧桑感慨相互映衬,更增添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悲凉之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1. 贺知章是唐代诗人、书法家,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2. 此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少小”与“老大”、“乡音无改”与“鬓毛衰”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诗歌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表现情感,如“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的“笑问”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泼,也侧面烘托出诗人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一首充满了人生感慨和乡情的佳作。诗的开篇就点明了时间跨度,“少小”离家到“老大”才回,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漫长和人生的起伏。乡音未改,是诗人对家乡情感的坚守,而鬓毛的变化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后两句中,儿童的“不相识”和“笑问”,看似轻松的场景,却让诗人心中五味杂陈。这不仅是因为自己在故乡成了“客人”,更反映出家乡人事的变迁。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伤感,而是通过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生活画面,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首诗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就在于它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时光流逝和故乡变化时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