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杀气不在边》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孟郊浏览量:165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

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輈. 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

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

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

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

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

凉风荡天地,日夕声飕飗. 万物无少色,兆人皆老忧。

长策苟未立,丈夫诚可羞。

灵响复何事,剑鸣思戮雠。

《杀气不在边》拼音版
shā zài biān
[ [ táng cháo ] ] mèng jiāo
shā zài biān , , lǐn rán zhōng guó qiū       
dào xiǎn zài shān , , píng yǒu cuī zhōu . .        nán yòu bīng , , qīng zhuó suǒ liú       
wéi jiān , , yōng zhì guān háng zhōu       
kuàng chén hūn , , jiā chéng xiū       
rán liǎng bìn xuě , , tóng shì chóu       
qǐn nán xiǎo , , shì xīng hàn       
liáng fēng dàng tiān , , shēng sōu liú . .        wàn shǎo , , zhào rén jiē lǎo yōu       
zhǎng gǒu wèi , , zhàng chéng xiū       
líng xiǎng shì , , jiàn míng chóu
杀气不在边古诗译文

肃杀之气并非只在边疆,凛然弥漫于中原的清秋。危险的道路并非只在山间,平坦的地面也有翻覆车辆的隐患。河南又一次起兵作乱,无论清流还是浊流都被阻塞。岂止是我这行客艰难,连官家的船只也被阻滞。何况我已与家人分隔多时,归家之路变得漫长而艰难。忽然间两鬓已如白雪,同是这一日的忧愁所致。独自夜眠难以到天亮,起身看星河在天空浮动。凉风吹荡天地,从早到晚风声飕飕。万物都失去了光彩,百姓都充满了忧愁。长久的良策如果还未确立,大丈夫实在应该感到羞愧。剑鸣声响起又预示着什么,我渴望拿起剑去诛杀仇敌。

杀气不在边古诗注解
  • 凛然:可形容令人敬畏的严肃气概,这里描绘肃杀氛围。
  • 摧輈(zhōu):輈指车辕,摧輈表示车辕被摧折,象征危险。
  • 清浊俱锁流:清流和浊流都被阻塞,象征社会秩序混乱。
  • 拥滞:指交通受阻、停滞。
  • 隔晨昏:表示与家人长时间分离。
  • 阻修:路途遥远、艰难。
  • 星汉:即银河。
  • 飕飗(sōu liú):形容风声。
  • 兆人:指百姓。
  • 长策:指长远的策略、良策。
  • 灵响:指剑鸣等灵异的声响。
  • 戮雠:指诛杀仇敌。
杀气不在边创作背景

孟郊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严重,战乱频繁。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河南地区又一次发生战乱之时,诗人目睹社会的混乱、百姓的苦难以及自己的漂泊困境,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杀气不在边古诗赏析

此诗开篇点明肃杀之气并非只在边疆,而是弥漫于中原大地,揭示了社会整体的不安定。“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輈”以形象的比喻,指出危险无处不在,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复杂和险恶。“河南又起兵”一句直接点明了战乱的现实,“清浊俱锁流”则进一步描绘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诗人不仅感慨自己作为行客的艰难,也提及官家船只的拥滞,强调了战乱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通过描写自己的衰老,表现出忧愁之深。后半部分,诗人借景抒情,“凉风荡天地,日夕声飕飗”营造出一种凄凉、压抑的氛围,“万物无少色,兆人皆老忧”则将个人的忧愁扩大到百姓的苦难。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没有良策解决社会问题的羞愧,以及渴望用剑诛杀仇敌的壮志。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诗人的忧虑与抱负。

杀气不在边知识点

1. 孟郊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2. 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如“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輈”以车辕摧折比喻社会的危险;“清浊俱锁流”象征社会秩序的混乱。

3. 诗歌体现了唐朝中晚期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对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的关注。

杀气不在边讲解

这首诗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唐朝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诗人先从宏观的角度指出肃杀之气弥漫全国,暗示社会的不稳定并非局部现象。接着通过“道险不在山”的比喻,强调了危险的隐蔽性和普遍性。河南起兵的现实,让诗人看到了社会的混乱和百姓的苦难,他不仅为自己的漂泊和与家人分离而忧愁,更对整个社会的命运感到忧虑。诗中的写景部分,如凉风、星汉等,不仅营造了氛围,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大丈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能够有良策解决社会问题,诛杀仇敌,恢复社会的安定。这首诗对于理解唐朝中晚期的社会状况和诗人的思想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郊介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相关作品

看花

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

温柔一同女,红笑笑不休。

月娥双双下,楚艳枝枝浮。

洞里逢仙人,绰约青宵游。

芍药谁为婿,人人不敢来。

唯应待诗老,日日殷勤开。

玉立无气力,春凝且裴徊。

将何谢青春,痛饮一百杯。

芍药吹欲尽,无奈晓风何。

余花欲谁待,唯待谏郎过。

谏郎不事俗,黄金买高歌。

高歌夜更清,花意晚更多。

饮之不见底,醉倒深红波。

红波荡谏心,谏心终无它。

独游终难醉,挈榼徒经过。

问花不解语,劝得酒无多。

三年此村落,春色入心悲。

料得一孀妇,经时独泪垂。

感怀

孟冬阴气交,两河正屯兵。

烟尘相驰突,烽火日夜惊。

太行险阻高,挽粟输连营。

奈何操弧者,不使枭巢倾。

犹闻汉北儿,怙乱谋纵横。

擅摇干戈柄,呼叫豺狼声。

白日临尔躯,胡为丧丹诚。

岂无感激士,以致天下平。

登高望寒原,黄云郁峥嵘。

坐驰悲风暮,叹息空沾缨。

感怀·零

秋气悲万物,惊风振长道。

登高有所思,寒雨伤百草。

平生有亲爱,零落不相保。

五情今已伤,安得自能老。

晨登洛阳坂,目极天茫茫。

群物归大化,六龙颓西荒。

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

饥年无遗粟,众鸟去空场。

路傍谁家子,白首离故乡。

含酸望松柏,仰面诉穹苍。

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

徘徊不能寐,耿耿含酸辛。

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四时互迁移,万物何时春。

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

长安佳丽地,宫月生蛾眉。

阴气凝万里,坐看芳草衰。

玉堂有玄鸟,亦以从此辞。

伤哉志士叹,故国多迟迟。

深宫岂无乐,扰扰复何为。

朝见名与利,莫还生是非。

姜牙佐周武,世业永巍巍。

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

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羲和驻其轮,四海借馀晖。

极目何萧索,惊风正离披。

鸱鸮鸣高树,众鸟相因依。

东方有一士,岁暮常苦饥。

主人数相问,脉脉今何为。

贫贱亦有乐,且愿掩柴扉。

火云流素月,三五何明明。

光曜侵白日,贤愚迷至精。

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

常恐今已没,须臾还复生。

河梁暮相遇,草草不复言。

汉家正离乱,王粲别荆蛮。

野泽何萧条,悲风振空山。

举头是星辰,念我何时还。

亲爱久别散,形神各离迁。

未为生死诀,长在心目间。

有鸟东西来,哀鸣过我前。

愿飞浮云外,饮啄见青天。

感兴

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荣。

独有失意人,恍然无力行。

昔为连理枝,今为断弦声。

连理时所重,断弦今所轻。

吾欲进孤舟,三峡水不平。

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

万物根一气,如何互相倾。

横吹曲辞·长安道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

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

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

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