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衡州早春二首》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吕温浏览量:117

碧水何逶迤,东风吹沙草。

烟波千万曲,不辨嵩阳道。

病肺不饮酒,伤心不看花。

惟惊望乡处,犹自隔长沙。

《衡州早春二首》拼音版
héng zhōu zǎo chūn èr shǒu
[ [ táng cháo ] ] wēn
shuǐ wēi , , dōng fēng chuī shā cǎo       
yān qiān wàn , , biàn sōng yáng dào       
bìng fèi yǐn jiǔ , , shāng xīn kàn huā       
wéi jīng wàng xiāng chù , , yóu zhǎng shā
衡州早春二首古诗译文

碧绿的江水是多么曲折蜿蜒,东风吹拂着沙滩上的野草。江面上烟波浩渺,河道千回百转,已经辨认不出通往嵩阳的道路。我因肺病不能饮酒,又因伤心而无心看花。只是在眺望故乡的时候,才惊觉自己仍然与故乡隔着长沙。

衡州早春二首古诗注解
  •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 嵩阳道:通往嵩阳的道路。嵩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市。
  • 病肺:指患有肺病。
  • 长沙:这里并非实指长沙,而是泛指诗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
衡州早春二首创作背景

吕温一生积极参与政治,却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诗可能是他被贬至衡州时所作。在衡州,他远离故乡,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又身患疾病,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衡州早春二首古诗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衡州早春的自然景色,碧水蜿蜒,东风吹草,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然而,“烟波千万曲,不辨嵩阳道”却笔锋一转,通过描写烟波浩渺、河道曲折,表达了诗人迷失方向、无法回到故乡的迷茫和痛苦。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悲伤之情,“病肺不饮酒,伤心不看花”,身体的疾病和内心的痛苦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最后一句“惟惊望乡处,犹自隔长沙”,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诗人在眺望故乡时,才惊觉自己与故乡的距离是如此遥远,更加深了他的孤独和凄凉之感。整首诗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悲伤和思乡之情。

衡州早春二首知识点

吕温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自然之作,也有沉郁顿挫之篇。他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交往密切,文学创作上相互影响。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衡州早春二首讲解

这首《衡州早春二首》通过对衡州早春景色的描写和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被贬期间的痛苦和思乡之情。诗的开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但这并不能掩盖诗人内心的悲伤。诗人因为身体的疾病和政治上的失意,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只能在眺望故乡时,感受到深深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仕途不顺时的普遍心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作者吕温介绍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吕温相关作品

衡州岁前游合江亭,见山樱蕊未折,因赋含彩吝

山樱先春发,红蕊满霜枝。

幽处竟谁见,芳心空自知。

似夺朝日照,疑畏暖风吹。

欲问含彩意,恐惊轻薄儿。

看浑中丞山桃花,初有他客不通,晚方得入,

朝来驻马香街里,风度遥闻语笑声。

无事闭门教日晚,山桃落尽不胜情。

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

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荷锸自成雨,由来非鬼工。

如何盛明代,委弃伤豳风。

泾灞徒络绎,漆沮虚会同。

东流滔滔去,沃野飞秋蓬。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

发机回地势,运思与天通。

早欲献奇策,丰财叙西戎。

岂知年三十,未识大明宫。

道州弘道县主簿知县三年,颇著廉慎,秩满秩

为理赖同力,陟明非所任。

废田方垦草,新柘未成阴。

术浅功难就,人疲感易深。

烦君驻归棹,与慰不欺心。

送文畅上人东游

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

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

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